(
课件网) 红烛 第一课时 闻一多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和珍浩气震千古, 先生呐喊彻长空。 ———《记念刘和珍君》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梳理文章的脉络。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解文中作者的复杂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深入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讨论爱国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人生追求,探究他们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知人论世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一)走进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作者简介 鲁迅(1926年)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周树人 豫才 作者生平 ———弃医从文,以笔为枪 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主要作品 1.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3.小说集: 、 以及《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改编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4.散文集: 5.散文诗集: 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记念刘和珍君》出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与“华盖运”相关联,旧时人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会不好。 鲁迅先生说,“人有时是要交华盖运的,……在和尚是好运,现有华盖,自然是成佛成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自嘲》) 把黑暗的现实说成是时运不济,是命犯华盖,含有自嘲与讽刺(现实)的意味。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