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4325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056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古往今来,离别总绕不开几分怅惘———王维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诉尽依依惜别,柳永用“杨柳岸,晓风残月”道尽离愁别绪。可李白的离别,偏不循寻常路径。当他即将远离东鲁友人,未写泪眼相对,未叹前路漫漫,反倒将满腔别情化作一场奔赴天姥山的奇幻梦旅。他人惜别伤怀,他却借梦境中的日月山川、虎鼓鸾歌,把离别酿成了挥洒自由、坚守本心的豪迈篇章。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离别心境,催生了震古烁今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背诵全诗。 2.反复诵读,置身诗境,体会梦境。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体味诗人情感与人格。 4.大声诵读,吟咏诗韵,体味诗歌的浪漫之美。 作者简介 字 号 称号 朝代 诗派 爱好 诗风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701年—762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梦游:虚写 天姥:天姥山,即梦的地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留别:写诗的目的———临行前留下诗与朋友告别。 解题 “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歌行》《兵车行》; “吟”“引”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歌、行、吟、引 听朗诵,正字音,把握节奏 再次朗读,思考一下问题: 1、诗人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什么? 3、诗人在追梦的途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4、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什么? 5、诗歌的主旨句是什么? 《梦游》诗篇中的第一座高峰———天姥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信:确实,实在 语:谈论,说起 或:有时 横:遮蔽 拔:超出 掩:遮掩 倾:偏斜,倒下 释义: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找到;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它在忽明忽暗的云雾霞光中还能看到。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遮住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思考1: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思考2: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用 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雄伟、神秘、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 第一段 梦由之因———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梦游》诗篇中的第二座高峰———浪漫主义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因:依据,根据 清:凄清 著:附着,穿着。同着 暝:昏暗 释义:我想根据这些神奇的传说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过了明月映照下的鉴湖。鉴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