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6762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3575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语文,答案,图片,试卷,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15日上午9:00一11:30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从现在 看来,石头和花卉虽不具备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 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 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 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地摸清了地球表面, 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 更活泼。 像上面所讲,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 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 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统是大 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 大自然。 我国唐宋的许多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 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 像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 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 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 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颂开来。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 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 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诗:“东风已绿瀛洲草, 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宋洪迈《容斋续笔》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定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 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 标之一。 (摘编自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材料二: 自然气候能够触发文学家的生命意识。人们能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产生时间紧迫 感或危机感,多是受到某些生命现象的启示或警惕,如人的生老病死或动植物的生长荣 枯和推移变迁的物候现象。一般人对动植物的生长荣枯和推移变迁的反应不够敏感,相 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农民)对于物候的反应,通常是一种知性的或理性的反应,而文学 家的反应则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