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7091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93次 大小:20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
  • cover
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学习目标 1、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清晰把握“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 2、精读文中重点语句,分析关键词、句式的表达效果,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了解开幕词的定义、用途等相关知识,总结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4、结合文本与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自身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前预习 1、文体知识积累:查阅资料,补充开幕词的特点(如内容上需阐明会议目的、意义,语言上需具备庄重性与号召力等)。 开幕词具有三大核心特点。一是针对性,需紧密围绕会议主题,明确会议召开的背景、目的与主要任务,如本文围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阐明新中国成立的筹备意义;二是庄重性,作为正式场合的讲话文稿,语言风格严肃、正式,符合重大会议的氛围;三是号召力,结尾常以富有激情的语句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如本文用排比句式号召人民为国家建设奋斗。 2、作者与背景梳理: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请再列举 1-2 件他在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事迹: 领导秋收起义、指挥红军长征(或撰写《论持久战》指导抗日战争)。 结合已有历史知识,简要概括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可从解放战争局势、人民需求等角度展开): 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基本被推翻,全国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长期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来保障自身权益、规划国家未来;为了正式筹备新中国的成立,确定国家名称、国旗、国歌等重要事宜,团结全国各阶层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应运而生。 3、字词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复辟(bì):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反动制度复活 侮辱(w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松懈(xi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或纪律不严格,意志不坚定 不屈不挠(náo):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意志坚定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阅读全文,根据“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逻辑线索,完成下列表格,明确各部分内容。 层次划分 对应段落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 1-3 段 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介绍会议背景,强调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获得全国人民信任与拥护,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第二部分 4-8 段 回顾中国人民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历程,指出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实,强调这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第三部分 9-16 段 展望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任务(肃清反动派残余、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国家),表达对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文本研读:品析语句与情感 重点语句赏析:阅读下列语句,结合加点词语或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完成表格。 重点语句 关键词 / 句式 表达效果 任何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者、官僚资本主义者,对于我们的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都是不容许其存在的。 任何 “任何”涵盖所有敌对势力,无例外情况,语气坚决,明确排除了一切反动势力存在的可能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判断句(“这就是…… 它将表明……”) 判断句语气肯定、不容置疑,直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强化语句的庄重性与震撼力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将 “必将”表必然结果,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