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7523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儿童视角叙述艺术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7837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大卫·科波菲——— 理解小说儿童视角的叙述艺术 学习目标 了解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理清小说情节。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典型人物的形象。 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角度带来的艺术效果。 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把握小说主题。 关注开头段和结尾段 从这两段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小说家用了很多“我”,“我”就是小说故事的讲述者,同时是参与者与见证者。同时也发现,这么多的“我”,有的是童年时期的,有的则为成年时期的,两个“我”交织在一起,这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叙述方式,而且很多小说也用这种方式进行叙述。因此,我们学习这一篇课文,就将学习目标及内容定位在这个“点”上。 一、发现选“点”,明白其独特 第一步,“我”眼中“我”的情形 学习活动:阅读小说1-5段,找出“我”眼中的自己、“我”眼中的生存环境、“我”眼中的工作、我沦为童工后的心理。 第二步,“我”眼中的米考伯夫妇 学习活动:阅读后半部分,找出“我”对米考伯夫妇的第一印象、“我”眼中米考伯夫妇对待生活和自己的态度、“我”内心的感受。 二、依托选“点”,圈画内容并理解 第一步,“我”眼中“我”的情形 (一)“我”眼中的自己 1.小童工。 2.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 3.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 4.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 这些话好像在说别人,但实际是在说自己,这么小小的年纪应该是受到父母呵护的,但自己却被遗弃。同时,又认为自己是有才华、敏感机灵的孩子,遭受身心两伤,没人替自己说话,这是怪事。这语气中既有调侃又有无奈,本质上是对自己所处社会的一种控诉。 第一步,“我”眼中“我”的情形 (二)“我"眼中的生存环境 1.狭窄的街道。 2.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 3.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地板和楼梯都已经腐烂,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4.当年那倒霉的日子。 从这些叙述当中可见,“我”的生存环境是极其恶劣的,所住街道狭窄,房子又脏又臭又潮湿,这是客观现实。但“我”以前的身份是贵族家庭,而现在“我"的家产被继父霸占,且自己也被迫出来谋生。所以,在“我”眼中,那是“我”倒霉的日子,“倒霉”二字,既是自己生存环境的概括,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概括。 ———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底层人民生活的挣扎 第一步,“我”眼中“我”的情形 (三)“我”眼中的工作 1.检查许多空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装满酒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封上火漆,盖上印,把完工的瓶子装箱。 2.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 3.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子,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 揭示了资本家为了廉价劳动力而大量雇佣童工的黑暗现实 ———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贫困的童工伙伴,落入社会底层 故事背景依托于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第一步,“我”眼中“我”的情形 (四)“我”此时的心理 4.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5.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差辱。我年轻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