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0524

25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0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cover
25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风趣与幽默”为主题,编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三篇文章。它们的语言极具趣味,充满智慧。除了能使人发笑之外,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是在三年级“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基础上的发展,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既是对本单元阅读教学思路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的帮助和指导。教学时,不仅要落实“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一语文要素,还要对作者的言语思维方式进行“解密”,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智慧和魅力,为学生的阅读迁移打下基础。 课文通过记叙“我”由寻梦而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但因在课堂上发笑而受到惩罚的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四年的积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到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但是要想体会出语言文字表达的智慧和魅力,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 设计理念: 关于第三学段的略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以“学习提示”为抓手,设计大问题背景和具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将精读课文中用到的方法迁移到本课的略读课文中,促进学生思考运用。 教学目标: 1. 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 2.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 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作者自嘲式幽默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作者自嘲式幽默的妙处。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板块一 情境导入,题目设疑 1. 揭题,板书课题,聚焦“发现”。费奥多罗夫的“发现”是什么? 2. 播放人类发育进化的视频,了解“胚胎发育”。 板块二 小组合作,梳理情节 (一)了解“发现”,体会自豪 1. 出示费奥多罗夫对“自己的发现”的看法, 生畅谈感受。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指名朗读。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交流有趣的地方:笑声居然与“祸患”有关,夸张的手法,大词小用。 (二)默读课文,梳理情节 1. 费奥多罗夫是怎么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这个发现又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祸患?默读课文3—19自然段,思考:“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2. 学生默读课文,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说一说“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3. 师生合作,将这一过程概括成小标题。(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得出结论) 板块三 品读语言,感受趣味 (一)默读课文,发现“有趣” 1. 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在书旁批注感受。 2. 生自学,师巡视。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体会“有趣” 1.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1) 学习 “梦中飞行”部分 (第3自然段) ① 交流有趣的地方: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一生朗读,其他人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做动作。 ② 作者发现了关于胚胎发育的规律竟然源于梦中飞行,你们做过这样的梦吗?(生交流)不论是作者梦中的想象,还是你们的想象,都让人觉得非常有趣。 ③ 师小结:奇妙的想象让人觉得风趣。 (2)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