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考试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8 页,答题卡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第Ⅰ卷使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8分) 一、语言基本能力(9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g) 闹哄(hong) 起哄(hōng) 叉港(chà)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 D.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叨(xù) 舟楫(jí)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 皎洁 登时 家眷 B.油馍 欺悔 踊跃 聚拢 C.争讼 嘱咐 褪色 抗奋 D.思暮 羁绊 渺远 束缚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B.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C.大多数人最终会大彻大悟,原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的富足与否。 D.这部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②水尤(格外)清冽 B.①潭中鱼可(可以)百许头 ②日光下澈(清澈),影布石上 C.①斗折蛇(像蛇那样)行 ②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 D.①凄神寒(使……寒冷)骨 ②悄怆幽邃(深)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6.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以下知识卡片做出的分析或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标题 作者/朝代 游历地点 创作背景 情感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小石潭 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 从“心乐之”到“悄怆幽邃”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 承天寺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既有赏月的闲适,也有被贬的落寞悲凉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大多是记述旅途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记录风土人情等。 B.柳宗元、苏轼均有散文名篇传世,他们与韩愈、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柳宗元、苏轼仕途都比较坎坷,都有被贬的经历,以上两篇文章都是在被贬期间写的。 D.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都会写寄情于山水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表达出他们无法自拔的落寞悲伤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2 分) 三、文言文翻译与名句名篇默写(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