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华师联盟10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6 10 11 12 15 19 20 答案 B C B CEG B C D A 1.A【解析】B项,因果关系有误,由原文“基于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我国先民把农业置于百业之首”可知,我国 先民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是因为认识到土地的价值。C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关键在于深耕土地”理解有 误,“深耕”“施肥”“灌溉”三者是并列关系,原文并没有表达“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关键在于深耕土地”之意。 D项,“他们认为,顺应农时,就一定能够获得丰收”表述绝对化,原文中“不违农时,益于提高工效:违误农时, 则徒劳无益”说明农时的重要,但不能据此理解为“顺应农时,就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2.B【解析】第⑨段论述的是“农谚”中体现“争分夺秒,以得农时”的观念,“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 插”是诗句而非谚语,不能作为论据。 3.①进行直接描写 ②采用各种修辞 ③追求音韵和谐 【评分细则】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处:原文提到“·春耕功夫忙,半夜喊天光'等谚语,对春耕生产场景进行直接描写”,题干中“插秧 插到芒种边,竹竿打火夜插田”同样是对插秧场景的具体刻画,与“直接描写”的表述相符,因此①处应填“进 行直接措写”。第②处:题干明确举例“插秧如上阵,打禾如抢宝”使用了比喻手法,而比喻属于修辞手法。原 文也有“·春耕如救火,一刻值千金’比中有夸”等关于修辞使用的描述,由此可知,②处是强调“采用各种修 辞”。第③处:题干中“立秋打花椒,白露打胡桃”不仅简明扼要,且“椒”与“桃”押韵,体现出朗朗上口的特点。 原文在描述时序类谚语时提到“语词精简、语义浅显、音韵和谐,易于在口头传播”,这里“音韵和谐”正符合该 例的语言艺术特点,故③处可填“追求音韵和谐”。 4.①“仰则观象于天”指先民通过观察天象来感知气候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②“俯则观法于地”指先民 通过观察动物及其他物象的变化来预测天气,以此指导农业生产。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①理解“仰则观象于天”:原文指出“天象类的如‘立春落一滴,蓑衣挂上壁’…体现了先民对天象的 细致观察”,且说明通过天象“测阴晴雨雪”“指导生产”,这正是“仰则观象于天”的具体表现,即观察天象掌握 气候规律以指导农业。②理解“俯则观法于地”:文中提到“物象类的谚语有‘鸠唤雨,鹊唤睛’…通过观察 身边动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变化来预测天气”,这对应“俯则观法于地”,即观察地而物象预测天气以指导 生产。 5.(1)第①条合适。理由: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惜良田”直接强调对土地的珍视,“深耕细作”呼应文章 中“护土惜土法则”。 (2)第③条合适。理由:体现“顺时而作”的思想。“循时序”“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明确强调遵循季节和农时 进行生产。 (3)第④条合适。理由:体现因物制宜的思想。“谷麦果蔬各有时”说明不同作物有各自适宜的生长周期和栽 种时间,“顺其天性”强调尊重作物特性。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合适”与“不合适”的对比,要求考生不仅理解核心思想,还能崭析思想的偏差,增加对 概念的深度运用能力。首先根据原文,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的农耕思想,如“护土惜土”“顺时而作”、因物制 宜等。然后,结合提供的宣传语的内容具体分析即可。其中,第②条强调“人定胜天”和不切实际的高产,与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HN2026届高三华师联盟10月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