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5280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486305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你知道,这些都与谁有关吗? 文艺全能状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 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旷 世 奇 才 作者的人生境遇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因遭遇“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元年,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 苏轼的人生地图 创作背景 北宋 元丰五年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解题 词牌名 题目:怀古诗 总结: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 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包含哪些信息? 赤壁点明了地点 “———是感怀 “古”是历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 临古地 忆古人 思古事 “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目的 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思考: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这首词写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 描绘赤壁雄奇壮阔之景。 下片: 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人生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立于赤壁,由眼前的大江,想到什么?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联想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淘尽”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更饱含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融入一丝苍凉悲叹。 诗人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将全词置于广阔的空间背景,笔力非凡 “淘尽”二字有何妙处? 请重点赏析“淘”字得妙处 答题模式: 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 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营造了……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淘”是冲刷、冲洗的意思。 ②“淘”描绘长江向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江水的奔流而逝去)。 ③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有人说苏轼之赤壁并非赤壁大战之地。苏轼写错了地方? 蒲圻 黄州 赤壁矶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朱日浚 这句点明了什么? 地点:故垒、赤壁 时间:三国 人物:周瑜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①照应上文“风流人物” ②为后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