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春望》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爱国忧民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 “诗圣” 杜甫的经典爱国诗篇《春望》,对标中考 “战乱题材 + 家国情———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杜甫‘沉郁顿挫’风格”“安史之乱的历史创伤” 及 “诗人忧国思家的双重痛苦”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对比、拟人、炼字” 等高频手法,突破 “国破山河在的深层意蕴”“白头搔更短的细节张力”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风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李杜”,有 “诗圣” 美誉。其诗风沉郁顿挫,以 “诗史” 般的笔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春望》是其安史之乱时期的巅峰之作,通过 “国破山河在” 的衰败景象,展现战乱对家国的摧毁,尽显 “沉郁”(情感深沉)与 “顿挫”(节奏跌宕)的艺术特质。(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杜甫 “沉郁顿挫” 的诗风)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陷长安,杜甫在投奔灵武朝廷途中被俘,囚禁于沦陷的长安。春日目睹都城破败、百姓流离,他百感交集,写下此诗。既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是 “中考历史背景关联题” 的高频文本。(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属 “爱国忧民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景中含情,情中见史”:全诗以 “望” 字贯穿,通过 “山河、草木、花鸟” 等意象,既描绘战乱的真实场景,又暗含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是 “中考情景交融题” 的典范。(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律诗的对仗与 “望” 的线索作用)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长安城破” 为背景,绘战乱惨状,抒家国之痛;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安史之乱历史”“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细节描写手法”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山河、烽火)”“炼字(破、深、抵)”“情感把握(忧国 + 思家)”。(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诗史” 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国破 guó pò 国都沦陷(“国” 指长安,非 “国家”) 国破山河在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结合 “山河在” 的对比,理解 “国都残破” 的深层含义 城春 chéng chūn 长安城的春天(“城” 指长安) 城春草木深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城春” 与 “草木深” 形成反差,显战乱后的荒芜 烽火 fēng huǒ 战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烽火连三月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需关联 “连三月”,理解战争的持续与残酷 家书 jiā shū 家信(非 “家庭书籍”) 家书抵万金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家书” 是战乱中唯一慰藉,显亲情珍贵 白头 bái tóu 白发(非 “白色的头”) 白头搔更短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白头” 象征衰老,需结合 “搔更短” 的动作,理解愁绪之深 浑欲 hún yù 简直要(“浑” 表程度深) 浑欲不胜簪 中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浑欲” 强调头发稀疏的极端状态,避免译 “浑浊” 不胜簪 bù shèng zān 插不住簪子(“胜” 读 shēng,承受) 浑欲不胜簪 中频 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需结合 “古代男子束发用簪” 的文化背景,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