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征 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 复习重点复习 1.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重点落实:翻译课文;梳理文言要点,牢记实词“本”“克”“诚”三字。 3.内容理解:梳理层次,领悟情感。 4.达标巩固:熟练背诵,情境默写。 学习目标 活动一:自主复习 1.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要点,完成《复习案》“二”; 3.理解内容,领悟情感。 4.积累素材,读写结合。 完成目标1、2、3 活动二:落实重点 (一)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1.魏征,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直言进谏,被称“诤臣”。 2.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他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3.谏太宗十思疏 (1)“谏”是“_____”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_____也可以称为“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谏”在古代专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2)疏:原本是“_____”的意思。后来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统称“奏疏”。 规过、劝善 规劝的言论 疏通 一、课前检测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4.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 , ”。 5.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慨的句子是“ , ”。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7.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 , ”生动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的潇洒惬意。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二)完成下列加点字的释义,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及句式等。 谏( )太宗十思疏( ) 臣闻求木之长( )者,必固( )其根本( );欲流( )之远( )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 人君当( )神器( )之重( ),居( )域中之大( ),将崇( )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处( )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生长。长得好 使动用法,使...牢固 树根 动作名,泉流 形作动,流得远 疏通水道 德行和道义 形容词,治理得好,国家安定 谦辞,愚昧无知的人 明智的人 主持、掌握 指帝位 重权 处在 重位 推崇 喜庆,福禄。此指政权的和平美好 形作名,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戒奢侈,行节俭 保持 规劝 奏疏 提出观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凡百( )元首( ),承天景( )命,莫不殷( )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 )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 )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 )之以( )严刑(句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