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认识“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同、志”等10个字,会写“同志、红军”等10个词语。学习“戴着斗笠”等词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3.借助文中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习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认识“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同、志”等10个字,会写“同志、红军”等10个词语。学习“戴着斗笠”等词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助文中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习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的方法。 2.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争当红领巾讲解员。【视频】上节课我们走进八角楼展馆,认识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忘我工作的身影,有句话叫做“铭记伟人,强我中华”,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我们要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继续到展馆的第二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扁担”这个扁担的主人是“朱德”,朱德的扁担。 2.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介绍人物。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任务一:梳理讲解知识,初级讲解 当好红领巾讲解员要用好上节课的讲解小技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先理清楚。按照相应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找到信息标上记号。 人物是?朱德元帅,时间和地点: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展示会师图片】讲解“会师”一词。小小讲解员来初步讲解。 课件出示相关语段,完成填空练习。 任务二:精读课文,了解历史背景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井冈山形势。 (1)提出要求:跟着老师一起读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提问:“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与敌人距离很近,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2)介绍背景:喜悦只是暂时的,我们一起来看当时的背景情况。 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 (3)指导朗读:朗读首句时要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环境这么危险,“不远处就是敌人”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1)朗读第二自然段,了解红军必须下山挑粮。 ①引导学习:如此危险情况,红军还是要挑粮,那么你知道他们遇到哪些困难吗? 预设: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板书急需粮食】 ②提问:井冈山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预设:红军没有食物,没有体力,没法和敌人作斗争,也就不能好好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了。 (2)引导学生理解挑粮的困难,体会山路之长,之险。 课件出示: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