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98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综合性学习:母亲河》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7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性学习:母亲河,教学设计
  • cover
《母亲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黄河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诵、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流域的整体感。 三、教学重点:掌握黄河概况和开发治理。 教学难点:对黄河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黄河颂》。 师:有人把河流称为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称为“母亲河”。黄河以她的壮观与宏伟气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民,今天让我们走近母亲河———黄河。 (二)黄河概况 师:今天游黄河,先来阅读书本查查资料,说说黄河的概况。温馨提示:可以从以几个方面:发源地、注入的海域、长度、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有哪些重要支流、流过的省区和流过的地形区等。 环节1、快嘴说发现 师:李白有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图册找出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 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入渤海。 环节2、巧手绘干流 师:黄河的干流自西向东流,和我们中国汉字中的哪个字形状比较接近呢? 生:几字 师:对,黄河呈现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型。河流弯曲,有黄河九曲回肠的说法。请同学们用笔描出黄河的干流。 环节3、感恩母亲河 师:那黄河全长多少?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生:54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让学生找出黄河依次流经省市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9个省市区。 师:流域大,哺育人多,不愧为伟大的母亲。让学生找找黄河的伟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出示:引黄灌溉图,水利工程图,黄河代表性的景观图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黄河水力、土地、旅游等资源丰富 环节4慧眼识黄河———上中下游各段有什么特征?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我们就顺流而下吧! 上游———黄河水电站地图 师: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水电站?提示学生,水电站发电依靠什么?读地形图发现这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海拔差距有多少?差距大,表明水的落差大,那么水能就大。 生:多峡谷,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就成了上游上游的重要特色。 中游———出示壶口瀑布和黄河水 师: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 生:黄河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师:什么原因导致的黄土高原的变化? 呈现: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 师:黄河流经质地疏松,易受侵蚀的黄土高原,加上黄河流域多暴雨,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 下游———地上河 师:演示地上河的形成经过,并讲解:我国最高的地上河在河南开封附近一段。此处 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有10米以上,而且,河床每年不断在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