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赤峰第四中学月考题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学存在一套发达的抒情体系,有学者将中国文学的传统总结为以 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抒情传统。抒情传统虽然不能囊括中国文学的总体,但 确实抓住了中国文学的一条主脉。在漫长的文类、文体融合与演变的过程中,这 一抒情传统自然而然地浸润了小说,使得古代小说具备丰富的抒情因素。在中国 古代小说的浩瀚海洋中,虽然不乏游戏笔墨之作,但是那些流传后世的杰作往往 是发惯抒情的结晶。 当然,在承认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同时,不可否认抒情因素并非与生俱来的。 抒情性虽然在唐传奇中就已显露痕迹,但只有到了明清,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 的刺激下才大放异彩。同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存在着一大批无关抒情或淡化抒 情的说理、记事文类,比如文言小说系统中的笔记、杂记、逸事等,白话小说系 统中的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等。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消减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 特性,反而从各个方面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凸显了出来。如历史演义永远 少不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神魔小说也总是对生命盛表与身心超越之道抱有关怀, 只是这些抒情因素多半沉潜在文本深处。 此外,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中国小说史,就会发现抒情性不仅是中国古代 小说演变的重要趋向和内动力,也是近现代小说转型的重要因素。在清末梁启超 提出“小说界革命”以后,我们不仅能在社会小说中看到吴趼人的嬉笑怒骂、刘 鹨的哭与泪,还能在言情小说中感受到林纾、徐枕亚的哀伤情调一这种哀伤情 调甚至弥漫至五四新文学时期,进而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从鲁迅的“呐 喊”与“彷徨”到郁达夫苦闷的“自叙传”,从周作人提倡的“抒情诗的小说” 到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虽然传统小说的抒情模式已被现代作家抛弃,但是 抒情的灵魂依然还在。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 材料二: 以中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文化渊源为考,明清以来的 戏曲、小说的真正核心还是离不开一个“情”字,正如童庆炳所说,“明清以来, 戏曲、小说作品的大量出现,从表面看,似乎离开了抒情传统,转向了叙事方面, 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第一,明清两代抒情的诗仍属于正统,是高雅的标志;第二, 就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作品而言,仍然贯穿着中国独特的抒情传统”。是的,摆 一摆明清以来传世的每一部小说与戏曲,都是抒情与叙事兼并的“种子”,《红楼 梦》《壮丹亭》《西厢记》如此,此外,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各类小说与戏曲也莫不 如此。 若以诗词曲赋的数量来衡量一部著作是否以抒情为本,那么《红楼梦》也是 排在前面的。童庆炳不仅认为中国戏曲是“以讲故事为表,以抒发情感为里”, 还不容置疑地认为“一部《红楼梦》不过是作者感叹自己的身世,感叹生命的快 ”乐与悲哀而已…《红楼梦》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或许童 庆炳是提出《红楼梦》“叙事如歌”的第一人,大凡认真读过《红楼梦》又深谙 中国文学史的人,可能不会对这一说法持完全否定立场,《红楼梦》是叙事的, 也是抒情的、诗意的、浪漫的,通篇诗词曲赋此起彼伏,构成了全书伤情悲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