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1180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3175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测试
    漳州一中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阶段考二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7月11日,法国巴黎传来喜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 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甲)9 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层峦叠嶂的贺兰 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西夏陵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碑亭遗迹中发现的西夏文与 汉文碑石残块,显示出两种文化在西夏都具有重要地位:6号陵出土的绿釉鸱吻,深受中 原建筑文化影响,同时也融入了党项人独有的审美意趣: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的铸 造技术、文化内涵等均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交流:西夏陵区出土的钱币、丝绸等随葬品, 揭示出西夏在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中跨区域交流活动的枢纽特征。 ()西夏陵的选址像是一场人与大自然的默契对话。西倚贺兰山,东眺黄河, 西夏陵呈背山面水之势,地势高敞,面向开阔。为顺应山势,帝陵的空间轴线与山峦呼 应,借山势衬托出陵墓建筑的恢宏之势。这一布局降低了山洪的威胁,既延续了中原王 朝“风水堪舆”的古老传统,又巧妙融入了党项人对自然神力的膜拜。西夏陵是西夏全 面继承、吸纳唐宋帝陵陵寝制度、传统木构建筑形制做法,并在儒学理念思想的基础上, 融入党项人的佛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所形成的陵寝制度的见证。比如,西夏陵首次将碑亭 的使用制度化,在月城南侧沿中轴线两侧建碑亭,成为其布局中的固定做法。 从2000年起,敦煌研究院开始参与西夏陵的土遗址保护。经过多年持续努力,西夏 陵遗产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如今,西夏陵博物馆收藏各类西夏 文物近万件,成为世界范围内收藏西夏文物种类最为丰富、展出西夏文物数量最多的遗 址类博物馆。2024年,西夏陵博物馆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此驻 足,透过玻璃展柜与历史对话,在光影交错间触摸西夏文化。未来,西夏陵将会成为“展 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窗口”。 (摘编自张影《“西夏陵”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有删改) 材料二: 骤雨轰轰烈烈下了两个多钟头,终于停了下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主任杨善龙这几天正好在西夏陵出差,雨后他走进陵区,用肉眼为西夏陵“体检”。 “土遗址最怕的就是极端天气,尤其是强降雨。”站在3号陵陵塔下,杨善龙对记 者说。陵塔外部有几道显眼的冲沟,从顶部贯通直下,由雨水冲刷而成。冲沟每扩大、 加深一寸,陵塔本体便折损、消瘦一寸。 杨善龙说,实验室中已经试验了很多种土遗址保护方法,比如模拟苔藓、微生物等 在土壤表面形成的“自然结皮”,以加固夯土表面;利用化学试剂增强土壤黏合力,提 高表面抗风化能力:或者在顶部和冲沟里填补泥土沙石,作为“牺牲层”,避免遗址本 出卷网创建 可漳州一中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考二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通过加固夯土表面来避免遗址本体受到侵蚀,使之恢复原状”有误。) 2.(3分)A(B项“就在于年深月久西夏陵的防洪工程逐渐失效”有误。C项“据此 来监测冲沟的做法不值得推行”有误。D项“主要是针对区域内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进 行治理”有误,从迁出农场等可以看出还有人文环境方面。) 3.(3分)①防止雨水冲刷/防止雨蚀破坏②木锚杆锚固和裂隙灌浆/锚固加灌浆/锚固/ 利用化学试剂增强土壤黏合力/灌入增强黏合力的化学浆液③设立相关的保护管理机 构/加强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围绕“管理”表述皆可)(每答出一点给1分。) 4.(4分)甲处。①诗句侧重介绍西夏陵区的整体风貌,说明王陵的属性及数量之多, 对应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