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1390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6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回顾历史,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4.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被英帝国强占10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迈开了祖国统一的第一步。今天让我们跟随新闻记者们一起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闻知识积累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标题又分为主题、引题和副题三种。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步突出中心。有的新闻还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时指新闻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本文选取了五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作为典型性的特写镜头,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试找出并概括这些场景(按时间顺序) 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明确: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但这一次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的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降旗仪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结尾,从1841年1月26日……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这些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也使得现实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事件本身的现实内涵,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彰显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复兴。 五、分析鉴赏 1、准确得体的语言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明确: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时黯然神伤的神情,以及他对大英帝国失去香港的失落感。侧面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明确: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恰当的对比和议论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