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3408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17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5421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目标 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原始人与大猩猩都能使用工具,但为什么只有人类走出了丛林,建立了部落、城市,甚至登上月球? 导入 答案:实践。 第一部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原始人类没有现成的食物和住所,他们通过劳动实践(打磨石器捕猎、用树枝搭建棚屋、钻木取火加热食物)获取生存资料,逐步摆脱对自然的被动依赖。正是这些最基础的实践活动,让原始人从“动物式生存”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形成了最初的群体协作和简单规则。 劳动实践在社会形成中起什么作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 (1)地位: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作用: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劳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60多年前,塞罕坝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没有现成的森林,更没有稳定的生态。三代塞罕坝人带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目标,开展了持续的物质生产实践:他们用镐头挖坑、用双手栽树,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守护幼苗,在干旱季节拉水灌溉。经过60多年的实践,塞罕坝最终建成百万亩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从11.4%提升到82%,不仅挡住了风沙,还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荒原通过人类实践,变成了滋养生态的绿洲。 1.实践塑造世界,首先改变的是什么? 2.实践只改造“看得见的物质”吗?还会塑造什么? 3.实践塑造世界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动物做不到? 1.客观物质世界 2.主观精神世界”和“社会关系世界 3.有意识、有目的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实践 人类实践活动 物质生产的实践→经济领域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精神文化领域 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政治领域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注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实践如何“塑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易错纠错1 1.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和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在。( × ) 【详解】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故本题观点错误。 2.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生产领域。( × ) 【详解】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故本题说法错误。 3.实践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 ) 【详解】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故本题说法错误。 4.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 ) 【详解】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不是政治领域。故本观点错误。 5.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 【详解】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故该说法错误。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部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从唐代到当下,大众对“美人”的标准一直在变: 唐代国力强盛、粮食充足,“胖”代表富足健康,杨贵妃的“丰腴体态”成美的标杆,壁画、陶俑里的女子多是圆脸饱满的形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经济起步,西方时尚文化传入,“骨感审美”流行,T台模特清瘦纤长,杂志封面女星以“瘦”为时髦;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大家从“求温饱”转向“重健康”,健身热潮下,“肌肉流畅、有活力的匀称体态”取代“极致瘦”,成了新的审美主流。 唐代的“粮食充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