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过华清宫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创作背景,掌握怀古诗的特点,积累诗中“绣成堆”“一骑红尘”等核心意象。 2、诵读诗歌,梳理“写景—叙事—揭题”的结构,理解诗句间的逻辑关联与悬念设置。 3、赏析诗歌“对比”“双关”等手法,体会“一骑红尘妃子笑”与“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讽刺效果,品味语言的含蓄精警。 4、领悟诗歌对唐玄宗、杨贵妃奢侈生活的批判,以及对黎民疾苦的关切,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知与对现实的反思意识。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与背景积累: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其诗明丽隽永,绝句尤佳,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有《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等。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一首怀古诗,创作于杜牧经过华清宫(地名)时。该地名曾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游乐之地,安史之乱后衰败,诗人借历史事件抒发感慨。 2、诗句与意象预习: 补全诗句,并解释加点意象的含义。 (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绣成堆:既指华清宫周围锦绣般的骊山景色,也暗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奢华的生活场景,一语双关)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指快马疾驰扬起的尘土,象征为博妃子欢心而急促运送荔枝的场景) 诗中“妃子笑”的“妃子”指杨贵妃(杨玉环),“笑”的原因是看到快马送来她喜爱的荔枝,这一细节暗含诗人的讽刺之情。 3、字词与翻译预习: 解释下列词的含义,并翻译诗句。 (1)山顶千门次第开(次第:依次,一个接一个) 诗句翻译:骊山顶上华清宫的千重宫门依次打开 (2)无人知是荔枝来(知:知道,这里指“知晓真相”) 诗句翻译:没有人知道(那快马送来的)是(南方的)荔枝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与悬念 1、阅读全诗,按“写景—叙事—揭题”划分层次。 层次 对应诗句 表达效果 写景(华清宫全景)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绣成堆”双关,既写景色又暗指奢华;“千门开”设下悬念(为何开门) 叙事(事件展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画面跳跃,再生悬念(笑为何故) 揭题(揭示真相) 无人知是荔枝来 画龙点睛,暴露奢华背后的荒唐,暗含讽刺 2、诗歌为何多次设置悬念?请结合诗句分析。 ①“山顶千门次第开”设疑:华清宫宫门为何依次打开?引发读者好奇(是迎接贵宾,还是有特殊事件);②“一骑红尘妃子笑”再疑:快马疾驰、尘土飞扬,杨贵妃为何而笑?让读者对“一骑”所送之物产生猜测;③悬念的层层设置,让结尾“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真相更具冲击力———原来如此盛大的排场(千门开、快马送),只为运送妃子爱吃的荔枝,讽刺效果更强烈,也让诗歌更具可读性。 (二)文本研读:赏析手法与讽刺 1、赏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讽刺效果。 对比维度 具体内容 讽刺效果 场面对比 “一骑红尘”(急促、浩大的运送场面)与 “妃子笑”(个人闲适的享乐场景) 以“一骑红尘”的劳民伤财,对比“妃子笑”的轻松惬意,凸显唐玄宗、杨贵妃的奢侈,批判其不顾百姓负担 认知对比 “无人知”(世人不知运送的是荔枝)与 “妃子知”(杨贵妃知晓并因此发笑) 世人被“千门开、一骑来”的表象迷惑,唯有杨贵妃清楚真相,暴露统治阶层的自私与荒唐,讽刺意味更浓 价值对比 快马、宫门(国家资源)与荔枝(个人口腹之欲) 动用国家交通、宫廷排场,只为满足妃子的饮食喜好,以“重”(国家资源)对“轻”(个人欲望),凸显统治的昏庸 2、如何理解“绣成堆”的双关义? “绣成堆”表面指从长安回望骊山时,山上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如锦绣堆叠的美景;深层含义则暗指华清宫的奢华建筑与唐玄宗、杨贵妃的糜烂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