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 主备教师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尝试创作》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三,本单元以任务群的形式整体规划,通过诗歌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写作三个活动·探究完成现代诗歌学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尝试创作是学生在欣赏、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也是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2.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重点) 3.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感情流动的旋律。 让我们拿起笔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之歌。 整体感知 1.诗歌的组成: 语言,韵律,情感,意境,想象,哲思等。这几个元素并非缺一不可。 2.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上:取材广泛,意象多种,想象丰富。 (2)思想上:人情味与哲理性,注入了很多个人喜好个人感悟等。 (3)形式上:分行分节,依据内容分段。古体诗有韵律要求,现代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4)语言:精练准确。 诗歌具有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构思美,结构美,音乐美,凝练美。 4.诗歌的创作与技巧 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三)诗歌的创作过程 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1.写作灵感:生活现象,感悟,思考等。 2.写作要求 (1)语言:精炼,诗歌的载体 (2)意象与意境: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意象和意境。它们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3)修辞:诗歌灵动的有效推力。 (4)情感与思考:诗歌的思想。 (5)隐喻机制:诗人创作诗歌过程中,常常用隐喻机制完成语言、修辞、意境意象、情感与思考等方面因素的融合与互动。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机制的基础。 3.写作规范 规范:确定一个主题,找到情感突破口。 语言:精选生动的动词,形象的名词(意象),适当巧变词性。 想象力: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巧妙融合生存经验和思想。 4.写作格式 (1)原则上不拘一格 (2)续写要与原诗在语意上相互联系,表达共同的中心,形成和谐的语境。 (3)无论仿写,续写还是创新写诗,我们都要先揣摩并把提住句子格式的基本特点之后,去模仿、续写、创造。 活动一:审题意 明要求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尝试创作诗歌。诗歌是感情之花,是抒情的艺术。学写诗歌,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大有帮助。如果是自拟题目写作,内容方面的要求就宽泛了,拨动你情丝的亲人的关爱,触发你感慨的生活的波澜,引发你思考的春华秋实、风霜雨雪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这些素材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即可。 作文题目一: 给出了一首题为《礼物》的诗歌的前半部分,要求进行续写。从给出的前半首诗歌来看,这首诗并非并列式的片段组合结构,而是对于撷取的一个生活片段,自然真实地记录。内容为爸爸送“我”生日礼物,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爸爸的陪伴。续写时只需顺着叙事思路发展,并过渡到“我”的情感,抒发真实的心声即可。可以着重写“我”需要怎样的陪伴,可以写“我”对父子亲情的独特感受。要注意的是,诗歌的前半部分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续写时应延续这一风格。 作文题目二: 要求写一首赠予朋友的诗歌,在内容上符合生日祝福的特定需要,同学们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