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7751

2.5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389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借助工具观察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观察工具能延伸感官功能,不同工具观察效果不同;了解常见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的作用。 2.科学思维:能对比不同观察方式的结果,归纳工具对观察的帮助;能根据观察需求,思考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3.探究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能通过不同观察方法,记录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态度责任:保持对用工具观察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放大镜的作用,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对比直接观察与借助工具观察的不同,理解“工具能拓展观察范围”的科学道理。 2.教学难点:能规范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并准确记录和描述观察结果;理解“不同观察工具适用于不同观察场景”,初步建立“工具辅助探究”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放大镜(1个/组)、透明玻璃片、课件(包含观察物体图片、操作视频)、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常见观察材料(树叶、蚂蚁模型、砂纸、硬币) 提前收集1-2件想观察的小物品(如橡皮、花瓣、小石子)、铅笔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出示树叶,提问:“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这片树叶,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叶脉、叶片形状等) 再追问:“如果想看到树叶上更小的纹路,甚至叶片上的小绒毛,只用眼睛能做到吗?” 引出课题:“当我们的眼睛看不清细节时,就需要借助工具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借助工具观察》。” 2.探究新知,学习工具使用(12分钟) 认识放大镜:教师展示放大镜,介绍其结构(镜片、镜柄),提问:“大家觉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猜测) 学习使用方法:播放放大镜使用视频,教师示范正确操作:①把放大镜对准观察物体;②慢慢移动放大镜或物体,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图像;③眼睛与镜片保持适当距离。 小组尝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观察桌面的硬币,初步感受放大镜“放大细节”的作用,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3.实践操作,对比观察(15分钟) 实验任务:发放实验记录单,明确任务:用“直接观察”和“借助放大镜观察”两种方式,分别观察树叶、砂纸、蚂蚁模型,记录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小组合作:分工(1人操作工具、1人记录、1人描述、1人检查),开展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爱护工具、认真记录。 交流分享:邀请2-3组学生上台展示记录单,用科学语言描述观察发现(如“直接看砂纸是粗糙的,用放大镜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小颗粒”),教师总结:借助工具观察能看到更细微的特征,拓展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4.拓展延伸,总结提升(5分钟) 提问:“除了放大镜,生活中还有哪些观察工具?”(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望远镜等) 展示显微镜观察细胞、望远镜观察星空图片,小结:不同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到更远、更小的物体,工具是科学探究的好帮手。 引导学生反思:今天使用放大镜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爱护工具、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5.课堂小结(3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①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② 借助工具观察的优势;③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认真、细致、合作)。 布置作业: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带来的小物品,记录新发现,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2.5 借助工具观察 一、观察工具:放大镜 结构:镜片(放大)、镜柄(手持) 使用方法:对准物体→慢慢移动→清晰观察 二、观察对比 观察方式 观察到的现象 直接观察 树叶有叶脉、形状 借助放大镜 树叶有小绒毛、叶脉纹路更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