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第二部分(7-19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21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教学目标】 1.认识“答、应”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另”等13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16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单元情境】 童话剧场放映厅。 【本课情境】 友谊剧场--一只蟋蟀特殊的旅行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创设任务情境】 1.童话放映厅,继续放映,出示小女孩视频 上节课我们在愿望剧场知道了宝葫芦的秘密,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友谊剧场,去看看一场特殊的旅行。一起走进《在牛肚子里旅行》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讲解“旅”。先看看“旅行”的“旅”这个字甲骨文的形态,拆分看就是 +从, 表示旗帜,后面的“从”表示多人,这个字表示士兵们聚集在旗帜下。在古代,军队里,一个旅就是五百个士兵。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旅行”,“旅”字注意旗子下面的从变形了,注意这一笔向右勾上去,是竖提。 3.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旅行结果如何? 过渡:同学们的提问都很有价值,带着你们的问题快翻开课本读一读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标上自然段。 任务一:初读故事 正音解疑 通往“友谊剧场”之前,我们要先攻克字词关。 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含有好多生字,请两位同学来挑战读一读。指名读。 ①多音字:两句话中藏着三个多音字,再跟老师拼读一次:答、应、骨。它们还有另一个读音,怎么区分呢?一起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②读句子,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③记录多音字其他读音并组词 生字游戏巩固识字(牛儿吃草) 3.你能根据故事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吗? 1-6自然段 青头、红头玩捉迷藏 7-19自然段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 20-21自然段 红头脱离危险 4.回答刚才提出的几个问题。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它和青头捉迷藏的时候不小心被牛吃进了肚子里。 旅行结果如何?--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得救了。 5.获救的红头还激动的发了一条朋友圈,红头究竟经历了怎样惊险的旅行呢? 任务二:友谊剧场 旅行路线再现 1.1-6自然段青头、红头玩捉迷藏 请学生默读课文,组内讨论: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 预设:红头和青头玩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去了。 2.7-19自然段红头惊险的旅行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明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7-19自然段,圈出关键词,完成红头的旅行路线。 交流反馈。 (1)小组展示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