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8881

1.2 不同的土壤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388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同,土壤,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不同的土壤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学生能通过观察、对比实验等方式,准确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在外观、渗水性、黏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探究中“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 2.科学思维:学生能自主设计并动手操作“土壤渗水性”“土壤黏性”相关实验,在实践中尝试创新实验方法,提升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 3.探究实践:学生了解不同土壤与植物生长的紧密关系,认识到土壤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意识。 4.态度责任: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小组讨论与班级交流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提升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在颗粒大小、透气性、保水性、黏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知道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类型,理解土壤特点与植物生长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准确分析并归纳三种土壤在渗水性、黏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反映出的土壤特性;深入理解“土壤特点影响植物生长”的科学逻辑,能将实验现象与实际植物种植情况有效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标本各一份,PPT课件(包含土壤类型图片、植物种植案例等),放大镜3-4个。 2.学生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一小袋,透明塑料杯3个(底部扎小孔),烧杯3个,水,滴管,玻璃棒,纸巾,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展示西瓜种在沙地里、水稻种在水田(黏质土环境)、蔬菜种在菜园(壤土环境)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同的植物要种在不同的土里呢?这些土壤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不同的土壤》,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土壤的不同特点。 (二)自主探究,认识土壤特点(20分钟) 1.观察土壤外观(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学生拿出三种土壤,用眼睛观察颜色,用手触摸感受手感,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学生观察后,教师请2 - 3组代表描述观察结果,如沙质土颗粒大、摸起来粗糙;黏质土颗粒细、摸起来黏滑;壤土颗粒大小适中、手感细腻等,教师将这些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2.实验:探究土壤渗水性(10分钟) 教师先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在三个底部扎孔的透明塑料杯里分别装入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每个塑料杯下方放置一个烧杯;然后用滴管缓慢地向每个塑料杯中的土壤滴入等量的水,引导学生观察渗水速度以及烧杯中收集到的水量。 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操作滴水,有的负责观察,有的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沙质土渗水快、烧杯中水量多;黏质土渗水慢、烧杯中水量少;壤土渗水速度适中、烧杯中水量也适中。 实验结束后,教师小结:从渗水性可以推断出土壤的特点,沙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黏质土透气性差但保水性好;壤土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都比较适中。 3.实验:感受土壤黏性(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学生取少量三种土壤,分别加入少量水,然后尝试将土壤揉成球,观察能否揉成球以及揉成的球是否容易散开。学生操作后发现,黏质土容易揉成球且不易散开;沙质土很难揉成球,一捏就散;壤土能揉成球,但轻轻一捏就会散开。学生分享发现后,教师补充说明:土壤黏性的差异与土壤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细,黏性越强。 (三)联系生活,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8分钟) 教师结合PPT向学生讲解:不同的土壤特点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沙质土透气性好,适合种植西瓜、花生等植物;黏质土保水性好,适合种植水稻、荷花等植物;壤土兼具沙质土和黏质土的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