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珍惜水资源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水资源是宝贵的、具有有限性,了解生活及生产中水资源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缺水的原因(自然+人为)以及常见的节水、治水办法(如海绵城市、中水利用、家庭节水小技巧等)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海绵城市的储水渗水原理、中水利用的废水处理重复利用原理)。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用水、缺水现象,分析出造成用水紧张的各类原因,建立“现象—原因”的关联思维;能对比不同节水方法(家庭小技巧、海绵城市、中水利用等)的差异,推理出不同节水方法适用的场景和各自的优势。 3.探究实践:能参与“模拟节水小实验”(如教材中提到的相关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不同方式下的水资源留存/利用情况;能在生活中调查自家的用水情况,设计并实践家庭节水方案,同时记录方案实施后的节水效果。 4.态度责任: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形成节约、合理用水的生活观念;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践行节水行为的习惯,同时愿意向身边人宣传节水知识和节水办法,承担起节水护水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对比,理解自来水与污水的区别,知道可利用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极少;掌握家庭常见的节水方法,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2.教学难点: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肥皂水对比、蒸发残留等),并将实验结论与“珍惜水资源”的主题建立联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家庭节水方案,并主动践行节水行为。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地球水资源分布、水污染图片、节水小视频)、自来水、污水(模拟:自来水加泥沙/墨水)、透明杯子、纸巾、墨水、肥皂水、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沙子、水盆。 2.学生准备:每组1套实验材料(透明杯2个、纸巾、墨水、肥皂水、小勺子)、家庭用水观察记录表(提前布置记录1天家庭不同场合用水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教师播放“干旱地区缺水”“水污染严重”的图片和短视频,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每天用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水其实很宝贵呢?”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珍惜水资源》,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水资源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感知特点(15分钟) 1.实验一:比较自来水和污水(10分钟) 动手操作: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实验,按照“滴纸巾→滴墨水→滴肥皂水”的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滴纸巾:将自来水和污水分别滴在纸巾上,观察纸巾干后污渍残留情况; ②滴墨水:向两种水中各滴1滴墨水,搅拌后观察颜色扩散和浑浊程度; ③滴肥皂水:向两种水中各滴3滴肥皂水,摇晃后观察泡沫多少。 交流分享:每组选代表描述实验现象,教师总结:自来水杂质少、清澈,泡沫多;污水杂质多、浑浊,泡沫少,让学生理解“污水难以直接利用”的特点。 2.实验二:观察可利用淡水的量(5分钟) 模拟演示:教师在水盆中装沙子(代表地球总水量),向沙子中加水(代表地球上的水),搅拌后慢慢倒出大部分水(代表海水、深层地下水等不可直接利用的水),引导学生观察:“剩下的少量水就是可利用的淡水,大家看看,它占比多不多?” 小结: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可利用淡水资源极少”,加深对水资源稀缺的认识。 (三)结合生活,学习节水(12分钟) 1.分享交流:让学生拿出提前记录的“家庭用水观察记录表”,分组讨论:“我们家在厨房、卫生间、阳台用水时,有哪些浪费水的情况?” 2.方法学习:教师结合学生分享,讲解家庭常见节水方法: 厨房:洗菜水收集浇花、刷碗用盆接水不用流水冲; 卫生间:洗澡接冷水冲厕所、马桶放装满水的瓶子减少冲水量; 阳台:浇花用废水、清洁地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