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50033
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18张PPT)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852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PPT
,
18张
,
下册
,
九年级
,
语文
,
统编
(
课件网
) 短诗五首 月夜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老师:XXXX 1.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 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和蕴含的深刻性(重点)。 3.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难点)。 学习目标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习目标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新青年》杂志编委,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作者介绍 本诗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书目文献-出卷网-1982年版)。《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仍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1918年元月,沈尹默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发表了三首诗(《鸽子》《人力车夫》《月夜》),发出了新一代知识青年的心声。 背景介绍 新诗,五四运动前后产生,有别于古典诗歌,它是以白话文为基本语言的。新诗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内容上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的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文体知识 多音字 ( )房舍 ( )舍己为人 shè shě 舍 词语积累 卷 ( )席卷 ( )案卷 juǎn juàn 课文精讲 思考1:《月夜》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速读课文 思考2:《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思考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要求 课文精讲 1.感知诗歌内容,概括画面。 2.思考两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景色 月夜图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课文精讲 课文精讲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霜风:这里指刺骨的寒风 突出风的冷凄,给人一种萧索的感受。 呼呼、明明: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顶:副词,表示程度最高。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环境描写 课文精讲 作用: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索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环境。 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一株顶高的树象征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象征思想的独立。 没有靠着象征倔强,追求独立、自由。 课文精讲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如何理解“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的作用? 课文精讲 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我”和“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我”处在寒风中,却并不靠着高树,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写作特色 语言简洁含蓄,内涵深刻丰富 本诗的语言简洁、含蓄。四句诗只是简单地描绘画面,没有抒情与说教的内容,却鲜明地塑造了“我”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中现代文阅读回顾练习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诗歌鉴赏-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