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自我评价阅读材料 (一)家乡的唐干花 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的十直镇桃花村蒋家山,这里有一种奇特且别致的植物,名叫唐干花。它生长在山野里,白如雪,亮如玉,风吹过,宛若翩翩起舞的仙鹤,满山遍野里飞,令人眼花缭乱,如入仙境。 在我看来,世界上有哪一种花,能像我家乡的唐干花,这样奇妙梦幻,这样纯白透亮,这样美丽迷人 唐干花,属蔷薇科藤蔓植物,多生长在海拔五百米以上的山坡、林区。唐干开花,正值人间四月天,与它一齐盛开的是桐子花、映山红、马桑子……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各显姿色。而唐干开花尤为独特,它开花出神,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的天鹅还白,比地上的雪花还白,比江南的丝绸还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能照你前行,甚至可 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更有意味的是,冬至时节,唐干成熟了。这个时段,山里就热闹起来,人们手舞足蹈,唱着前人唱的歌谣:“冬至到,唐干熟,上山采摘不在屋。哥快来,妹快去,颗颗唐干甜如蜜。”那歌谣声自在、舒畅,声声悦耳,此起彼伏,回旋在林间。是啊,男女老少倾村出动,采摘不息。而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们,也蠢蠢欲动,把牛羊赶到一里以外的关庙井坝去放。那里草木茂盛,唐干成片,红彤彤的,像玛瑙,如枣儿一般,密密麻麻地挂满枝条。我们怎么采呢 大人手上戴一双帆布手套,拿着剪刀,我们小孩就举起树杈,往上勾拉。但唐干果却不是那么好采摘的,它的周身有尖刺护卫,稍不小心,就会被蜇得疼痛难忍。但我们还是有办法对付它,把剪下的唐干果放到平整的石板上,用脚踩在上面,轻轻地来回滑动,在一片扑哧声中,唐干果的刺毛被扒落了。随后将扒落刺毛的唐干果装入自编的篾篮,待天入幕,大伙儿才赶着吃饱的牛羊急急回家。 将唐干果淘洗晾干后,倒入瓦酒缸,加入自酿的白酒,然后盖上盖子,再用土泥密封数日,天然醇美的唐干酒就此酿成。极为有趣的是,待到过年,人们依照旧俗,男贴对联,女写祈符,再饮上几杯香醇的唐干酒,这才算过了年…… 光阴荏苒,如今我在外工作已三十年了,却总是忘不了儿时待在故乡的经历。那唐干花的姿色,那唐干果的甘甜,那唐干酒的醇美,那山民采摘的虔诚与辛劳,于我心中永生不灭。 (二)查干湖冬捕 问题:①冬捕的步骤是怎样的 ②冬捕对当地渔民有什么样的意义 时间进入 2024 年 1 月,正值查干湖冬捕时节。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在蒙古语里被称为查干淖尔,寓意“白色圣洁的湖泊”,这里总面积达 420 平方千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当地也被称为“最后的渔猎部落”。 通常,冬捕的车队在凌晨四五点启程,二三十个渔工带上冬捕工具,牵上被喂饱的马匹,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里赶往查干湖。这时的湖面已经被冻实,冰深可达半米厚。 这场盛大的活动可追溯至辽代。公元 1022 年,辽圣宗首次从上京前往查干湖畔,“卓帐冰上,凿冰取鱼……春尽乃还”。一直到辽代末年,皇帝每年都会去渔猎,举行“头鱼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干湖周边的渔民组织起来,成立渔场,沿袭着原始的捕鱼方法。 查干湖冬捕的步骤十分复杂。经验丰富的“鱼把头”在湖面划定冬捕的区域,有时也需要贴近冰面,通过声音判断鱼群的位置。选好区域后,渔工们就用冰镩在冰面上凿出 1.5 米宽的下网眼,再打出呈弧形分布的上百个冰眼。 毫不夸张地说,撒一次网要花掉几个小时。长达2000米的渔网通过下网眼伸向冰下。网缘由绳子牵动,绳子前端被一根叫作“穿竿”的木棍牵引着。渔民用扭矛勾住穿竿,像穿针引线般,使其沿着冰眼固定。渔网就这样在水下铺开,末端连着绞盘,成了一个巨大的网兜。 正午时分,天光大亮,这正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