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52055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71396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古诗词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学年
(
课件网
) 唐 ·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句内容。 2.品味:意象及意境,体味诗歌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强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理解:作品丰富情感,感受诗人家国天下的博大胸襟。 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古城西门,其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 走近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家世背景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直到15岁时,他还上树摸鸟,下河抓鱼。有诗为证: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走近杜甫 2.生平经历: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等。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外还有《兵车行》等。 (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于此期。 (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即759-770)(诗风更沉郁) 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去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的“变”与“不变”——— “变”———岁月苍老了容颜,由翩翩少年,到多病老人; 时事艰难了生活,由安定富足,到漂泊穷困。 “不变”———苦难未改初心,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忧国忧民。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诗文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起承转合)。 印 本文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已五十八岁,距离他生命的终结,只有两年时间。他原来在成都投靠朋友严武,严武去世后,他于公元766年来到重庆奉节一带,买了几十亩地,栽种水果和农作物。 此后,在近两年的时间当中,他一直都在拼命地写诗,而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歌,占到了如今他现存诗歌的三分之一。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大概因为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杜甫不顾一切地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乘船从江陵到达公安,再转至岳阳。就在这个时候,他去游历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文学知识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 ———登临诗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主题一:无限风光一望中(热爱山河) 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造化神奇的崇拜,对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二:山临绝顶我为峰(征服世界)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登高的过程,也是征服的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11-16)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6)
《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11-16)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11-16)
6《芣苢》《插秧歌》任务式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1-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