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6892

2.4 水结冰了 表格式教案 课件(28ppt) 2025-2026学年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81829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年级,2024,教科,科学,学年,2025-2026
    教科版(2024年)科学三年级上册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课题 2.4 水结冰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思维: 1.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实践: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态度责任: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情境导入,提出问题(5 分钟) 1.生活情境唤醒 2.展示图片:初冬时鸭子在湖面游动,深冬时鸭子站在冰面上,提问:“为什么初冬湖面的水是液态,深冬就变成了固态的冰?水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结冰?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3.猜想激发 4.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收集猜想:“可能天气冷了就会结冰”“水结冰后就不会流动了”“结冰时水的温度会变低”,教师将猜想整理在黑板上。 5.揭示主题 6.明确任务:“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找出水结冰的条件和特点,对比水与冰的不同。”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实验操作,观察记录(25 分钟) 活动一:认识器材与实验原理(7 分钟) 1.器材介绍 展示实验装置,逐一讲解作用: 试管:盛放少量水,便于观察结冰过程; 烧杯 + 碎冰:提供低温环境,往碎冰中加盐可进一步降低温度(解释:盐能破坏冰的结构,使冰融化吸热,从而让周围温度低于 0℃); 温度计:测量试管内水的温度变化(强调: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触碰试管壁,轻拿轻放); 橡皮筋:固定温度计位置,防止测量过程中移位。 2.实验步骤梳理 教师示范实验流程,明确操作顺序: ① 往烧杯中装入碎冰,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降低碎冰温度); ② 往试管中加入少量常温水(约占试管容积的 1/3); ③ 用橡皮筋固定温度计,将其放入试管中(液泡浸没水中,不碰管壁); ④ 将试管放入盛有加盐碎冰的烧杯中,开始计时观察。 3.安全与纪律提醒 安全提示:“拿取碎冰时用手套或纸巾,避免冻伤;温度计易碎,操作时要轻;实验过程中轻声交流,不随意触碰器材。” 分工明确:每组确定操作员(负责装冰、加盐、固定温度计)、记录员(填写记录单)、观察员(关注水温与冰晶变化)、安全员(监督安全操作)。 活动二:分组实验,记录数据与现象(15 分钟) 1.实验操作与记录 学生分组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 温度计使用:纠正 “液泡触碰试管壁”“读数时俯视” 等错误; 现象观察:提醒学生注意 “何时出现细小冰晶”“水何时完全凝固成冰”,并记录对应时间和温度; 数据填写:记录员每 1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员描述现象(如 “1 分钟:水温 8℃,无明显变化”“3 分钟:水温 2℃,水面出现少量冰晶”“5 分钟:水温 0℃,水开始凝固成冰”)。 2.实验现象分享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简要汇报:“你们的水在第几分钟开始出现冰晶?完全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结冰后有什么变化?” 3.教师总结共性现象:“水在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出现冰晶,继续冷却会完全凝固成冰,且结冰过程中水温保持 0℃不变,结冰后水从液态变成固态,不再流动。” 活动三:对比观察水与冰的异同(3 分钟) 1.每组将试管中的冰取出(若未完全结冰,观察部分结冰状态),与未结冰的水对比,填写 “水与冰异同点记录韦恩图” 三、研讨 1.研讨 1:水结冰的条件与特点 2.提问:“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为什么要往碎冰中加盐?结冰过程中水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3.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水在 0℃开始结冰,环境温度需低于 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