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0176

《童年》课件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9493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童年,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童年》 导读活动 活动内容 1.激发兴趣,开启《童年》之旅 2.介绍作者、作品,走进《童年》 3.阅读故事,习得方法 4.制订阅读计划 步骤一:激发兴趣,开启《童年》之旅 1.回答问题,产生阅读兴趣。 2.分享童年故事。 问题1:你心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让你难忘? 问题2:在你的童年里,有哪些让你津津乐道的趣事? 3.了解活动主题。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如同珍宝般镶嵌在我们的人生中。然而,有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他用文字记录下这段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成就了一部永恒的文学经典———《童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高尔基走进《童年》,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童年世界。 步骤二:介绍作者、作品,走进《童年》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和作品主题。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868年3月,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一个普通的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公家度过童年。11岁时,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等,切身体验到底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一直发奋读书。 1913年—1922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 (2)了解作品背景。 高尔基每一时期的创作都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高尔基所处的时代,俄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个社会亟待变革。《童年》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创作的。 (3)了解作品主题。 在《童年》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轨迹贯穿全书,成为其最鲜明的主题之一。从父亲去世,到寄居外公家,再到独自外出谋生,阿廖沙目睹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以及一个充满不公和压迫的社会。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有爱心的人,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比高尔基和阿廖沙的经历,你发现了什么? 2.对比作者与主人公的经历,了解自传体小说。 高尔基和阿廖沙的童年经历很相似。 因为《童年》是自传体小说,是高尔基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他自己就是阿廖沙的原型。自传体小说是传记的一种特殊形式,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融入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和加工而成。 《童年》被视为苏联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那么,这部伟大的作品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去探寻吧! 3.过渡。 步骤三:阅读故事,习得方法 1.深度阅读,把握故事情节。 (1)阅读第一章《青蛙和葬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章讲了什么故事。 (2)尝试根据故事设计情节图。 父亲去世 弟弟出生 安葬父亲 (3)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分享个人感悟。 读故事,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情节。养成读完一章就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故事情节。 (4)小结。 (2)根据文字描述讨论人物形象。 2.角色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1)梳理故事人物,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阿廖沙、母亲和外婆。 次要人物———父亲、警察、农夫。 ①读片段,初探阿廖沙的人物形象。 我还记得在一个下雨天,在坟场的一个荒芜的角落里,我站在湿滑的小土堆上,看着人们将父亲的棺材放进墓坑里。坑的底部积满了雨水,几只青蛙不时地跳进去,其中的两只已经跳上了黄色的棺材盖。 土扑通扑通地落到水里,落到棺材盖上,而那两只青蛙奋力地从棺材盖上往外跳,但很快土块又将它们打落到坑底。 从这两段文字,能看出阿廖沙什么样的形象? 父亲去世,可阿廖沙的注意力却在青蛙身上,展现出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 通过绘制情节图、品读片段,我们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