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课时题优训练卷(21) 21古诗词三首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yé sūn( )俩听着从gǔ sì( )里传来的钟声,原本为今晚在哪里落脚而 chóu méibù zhǎn( )的两人顿时觉得看到了希望。他们把船tíng bó( )在河畔的大榆树下,上岸后循着钟声赶去借宿。 1.看拼音,写词语。 2.语段中的加点字“畔”读作 ,联系诗句“身向榆关那畔行”可知,“河畔”的“畔”意思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居秋暝(mín) 榆关(yú) B. 风一更(gēng)帐灯(zhàng) C. 聒噪(guā) 竹喧(xuān) D. 浣女(wàn) 随意(suí) 2.下列诗句中,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 B.山外青山楼外楼 C.夜深千帐灯 D.月落乌啼霜满天 3.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对秋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D.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休息) B.身向榆关那畔行(那个地方) C.王孙自可留(大王的孙子) D.山居秋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三、赏析诗词句,完成练习。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这两句诗运用 的手法,描写了一幅 的画面,表现出山间景色的 。 (2)从这两句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 的向往。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诗句中“聒”字的意思是( )。 A.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B.凌乱 C. 叫 (2)用“/”给下面的词句划分朗读节奏。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四、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人以独具匠心的动人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韵浓郁、情景交融的夜泊画面。 2.这首诗描绘了 季 (地点)的景色。从“ ”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夜宿在 。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的后两句交代了夜泊的时间及周边的环境。 B.“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是江桥、枫桥和渔火对着愁眠山。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寂寥。 D.全诗在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心中萦绕的缕缕忧愁,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五、实验班原创审美创造 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请为右边的两幅画配上恰当的诗句。 图①: 图②: 六、阅读元曲,完成练习。 (一)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是曲牌名,“秋思”是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之祖”。 2.这首散曲写了枯藤、 、 、 、 、 、 、 、 等事物。 3.用“ ”画出能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这首曲的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能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体来看,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这首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因秋而生的感伤,并无思乡之情。 (二)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①,轻烟老树寒鸦②,一点飞鸿③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残霞:快消散的晚霞。②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③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1.这首曲中“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