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2603

3.1 第1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择性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262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择性,2019,人教,数学,高中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3.1 椭  圆 第1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学习 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一、 概念表述 1.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焦距的一半称为半焦距. 2.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1(a>b>0) +=1(a>b>0)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a,b,c的关系 a2-b2=c2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平面内到F1(-4,0),F2(4,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线段.( √ ) (2) 平面内到F1(-4,0),F2(4,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 (3) 平面内到F1(-4,0),F2(4,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点M(5,3)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 (4) 平面内到点F1(-4,0),F2(4,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椭圆的定义及辨析 例1 已知F1,F2是两个定点,且|F1F2|=2a(a是正常数),动点P满足|PF1|+|PF2|=a2+1,则动点P的轨迹是( C ) A.椭圆 B.线段 C.椭圆或线段 D.直线 【解析】 因为a2+1≥2a (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所以|PF1|+|PF2|≥|F1F2|.当a>0且a≠1时,|PF1|+|PF2|>|F1F2|,此时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当a=1 时,|PF1|+|PF2|=|F1F2|,此时动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设平面内点M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a.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是椭圆;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是线段F1F2;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不存在. 变式1 如果点M(x,y)在运动过程中,其坐标总满足关系式+=4,则点M的轨迹( B ) A.不存在 B.是椭圆 C.是线段 D.是圆 【解析】 +=4表示点M(x,y)到点(0,-3),(0,3)的距离之和为4,而3-(-3)=6<4,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探究2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视角1 用定义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1 (教材P107例1补充)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焦点在y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和(1,0); 【解答】 由题意得a=2,b=1,且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1. (2) 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3,0),(3,0),经过点(5,0); 【解答】 由焦点坐标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3.又a=5,所以b2=16,从而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3) 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 【解答】 由焦点坐标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4.由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得a=5,则b2=9,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4) 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6. 【解答】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1(a>b>0).因为2a=26,2c=10,所以a=13,c=5,从而b2=a2-c2=144,于是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定义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思路:先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可以先定位,再确定a,b的值. 视角2 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经过点(4,3); 【解答】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1(a>b>0).因为所求椭圆经过点(4,3),所以+=1.又c2=a2-b2=4,解得a2=36,b2=32,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 经过点(2,3),且与椭圆9x2+4y2=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