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验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姓名_____ 班级 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到废品回收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4位同学对一些废品按其主要成分进行的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A. 铝制易拉罐—金属材料 B. 废旧报纸—非金属单质 C. 旧橡胶轮胎—有机物 D. 塑料饮料瓶—合成材料 3.已知、、、等属于氧化物,、、、、等属于氢化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化物可理解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B. 水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C. 硫酸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D. 在NaH中,钠元素显+1价 4.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是正确的是() A. 蒸馏水 B. 稀硫酸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B. C. D. 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只有一个集气瓶中的铁丝生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瓶中的铁丝生锈 B. 通过对比甲瓶和乙瓶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铁生锈的一个条件是与水接触 C. 通过对比甲瓶和丙瓶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防止铁生锈的一个方法是隔绝氧气 D. 实验后向甲、乙、丙瓶中分别注入一定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相同 7.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A.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为了验证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 为了证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 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在其中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金刚石、氢氧化钙、矿泉水 B. 氮气、氧气、碳酸 C. 氩气、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 D. 天然气、氧化镁、空气 9.如图是硫酸铜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该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只有 D. 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10.下列离子能在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B. ,,, C. 、、、 D. ,,, 11.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B. 实验③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大 C. 可能为锌,可能为硫酸亚铁 D. 只做实验③和④,一定不能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2.小金归类整理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错误的是() A. 图Ⅰ中的反应说明制取氧气有多种途径 B. 图Ⅱ中的反应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C. 利用反应①可制得 D. 利用反应②可检验 13.相同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分析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锌反应最先完成 B. 金属锌的活动性最强 C. 金属镁生成氢气质量最多 D. 金属铁消耗稀硫酸质量最多 14.草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 若③中停止加热,④中液体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 C. 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