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公共场所大搜索活动,理解公共场所的内涵,关注身边的公共场所有哪些,了解公共场所的类型。 2.通过故事分享,回忆公共场所的经历,感受公共场所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通过我为公共设施做介绍活动,了解公共设施为社会大众提供的各种便利,激发公民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意识。 4.通过交流和讨论,懂得破坏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学会爱护公共设施,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5.通过回顾以往的生活,知道在不同的公共场所要遵守不同的公共秩序。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公共场所有哪些,认识公共设施,体会公共设施的作用。知道在不同的公共场所要遵守不同的公共秩序。 2.难点:知道个人与公共场所之间的紧密关系,了解生活中公共设施的使用现状,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愿意主动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活动设计(共3课时) 第2课时 爱护公共设施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朝着“文明之星”的目标努力前行,最后这关键一步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走出家门,在熙熙攘攘的街道、整洁明亮的商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公园等公共场所中,有许多默默守护文明的“好朋友”,它们时刻等待着与我们相遇,那我们该如何与这些“好朋友”和谐相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段探索之旅吧! 活动一 寻找朋友,公共设施在身边 情境创设 教师:同学们,这些乐于助人的“朋友”与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在了谜语中,请大家来猜一猜。 学习活动 1.出示谜语。 谜语一:谁都知他最热心,不欺老少不嫌贫,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照亮到天明。谜语二:有门有窗不是房,脚儿圆圆走四方。接送客人不疲倦,每天工作特别忙。谜语三:小区里,路两旁,小哨兵,在站岗。废纸屑,里面放,瓜果皮,肚里藏。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学生进行猜谜。 3.学生回答。 预设1:谜语一我猜是路灯。 预设2:谜语二我猜是公交车。 预设3:谜语三我猜是垃圾桶。 4.提问: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5.学生回答。 预设1:它们都是供大家使用的东西。 预设2:它们都能为我们提供方便。 预设3: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帮助。 预设4:我们能在公共场所里使用到它们。 6.小结:同学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指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它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设置的。 7.提问:常见的公共设施有哪些呢?你能说一说吗? 8.学生回答。 预设1:路灯、公共卫生间是公共设施。 预设2:我知道红绿灯、地铁、人行道、护栏是公共设施。 预设3:我知道公共座椅、凉亭是公共设施。 预设4:我还知道出租车是公共交通工具。 9.小结:同学们,公共设施的种类有很多。像红绿灯、公共汽车、地铁等与人们出行有关的公共设施,属于交通类公共设施;像小区的健身器材、田径跑道等供我们运动的公共设施,属于运动类的公共设施;还有像公共座椅、遮阳亭等让人们放松休闲的公共设施,属于娱乐类的公共设施。这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公共设施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电车充电桩、快递柜、自助取票机等。 课堂评价 1.能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发现公共设施的特点,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 2.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梳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公共设施,了解公共设施的种类有很多。 活动二 介绍朋友,为民服务作用大 教师:不同的“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让我们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播放录音) 1.我是座椅。当你在公园里走累了的时候,我会张开双臂,让你坐下来歇一歇。2.我是垃圾桶。当你想扔掉手中的垃圾时,我会笑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