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901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0727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发展,同步
  • cover
(课件网) 1977年元旦《人民日报》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二十年过去了,这一目标实现了吗?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名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名工人,相差80倍;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名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名工人,相差14.5倍; ———《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1978年6月22日) 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缓慢,工业生产1974年、1976年停滞不前,1976年只增长了0.6%,钢产量倒退5年,财政连续三年出现赤字。 ———薛暮桥《对计划管理体制的一点意见》1979年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左”的指导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纠正 个人崇拜依然存在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作用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了理论准备 1978年5月11日 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全会在北京召开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为什么把十一届三中称为“伟大转折”? 转折一:“左”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转折三: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平反冤假错案 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拨乱反正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1980年2月 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为刘少奇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 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使受到这一冤假错案牵连的近三万人得以昭雪。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十一届六中全会 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982 年《宪法》在结构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有何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农村的突破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共同思考一:为什么他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分田到户”? 二、改革开放进程 1956年夏天,上海的天气很热,某国有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需要采购风扇、鼓风机,但是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