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三中2024级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边疆”一词在春秋时期已专指与邻国接壤的地区,《左传》中记载:成公十三年,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荡摇我边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在交界处设郡,《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 B. 等级分封制度解体 C. 郡县制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D. 秦齐两国成为霸主 2. 唐太宗认识到君主事事亲决,“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于是提出“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的处理国家政事的思想,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建立起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的新体制。据此,这次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 ) A.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 减轻皇帝的负担 C. 分化相权控制臣僚 D. 强化宰相权力 3. 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的权力,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主要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限制,且所有官职均无薪金。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马共和国( ) A. 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的源头 B. 权力运行体现鲜明的制衡精神 C. 政治制度相较雅典与斯巴达更优越 D. 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4.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这一规定( ) A. 表明西方政治制度已经成熟 B. 保障了全体人群享有民权 C. 实现了启蒙运动的部分理想 D. 仍然具有鲜明的历史局限 5. 民国时期,为了获取国会选举的主动权,各党往往调查议员们的嗜好,以待投其所好,送鸦片,送金钱,对自视清高的社会名流,则以古玩字画相诱。一些当选议员公开承认,所谓的议会政治其实就是金钱政治。这表明,当时( ) A. 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B. 政党政治已经获得国人的认可 C. 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D. 民主政治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 6. 陕甘宁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边区民众不分阶级阶层,可以直接选出从乡、市到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参议会是各级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议政、监督权,可选出同级政府。这些措施( ) A. 是社会主义革命 B. 体现“三三制”原则 C. 践行了人民民主 D. 促进土地革命的胜利 7. 商鞅变法规定:杀敌立功者,除得到“赏爵”“益田”“益宅”“除庶子”之奖励外,还可“得入兵官之吏”,取得做官的资格。这一规定( ) A. 废除了贵族阶层特权 B. 贯彻了重农抑商思想 C. 加强了对民间的管控 D. 改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8. 熙宁三年(1070年)八月,神宗与王安石论三司治理,王安石向皇帝进言曰:“三司所治事,近则太详,远则太略,所以详近者,凡以为吏人便于取赂而已。若欲省此等事,则当先措置吏人,使廪赐厚而员不冗,然后可为也。人主理财,当以公私为一体,今惜厚禄不与吏人,而必令取赂,亦出于天下财物。既令资天下财物为用,不如以法与之,则于官私皆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主张( ) A. 增加官吏俸禄 B. 重视整顿吏治 C. 减少三司事务 D. 强化君主集权 9. 明洪熙元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