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3053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768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世界格局,PPT,48张,课件,演变
  • cover
(课件网) 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体系建构 专题线索 线索一:近现代 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得以发展,近代的外交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20世纪以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国际法日益走向完善和成熟 线索二:第一次世界 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线索三:第二次世界 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促成了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1945年,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带有强权政治的烙印,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线索四:冷战及 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中国的发展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主干知识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产生背景 (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运动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民族语言地位上升 (4)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评价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凝聚了民众,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社会治理,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2.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时期 表现 17世纪以来 (1)原因 ①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①1625年,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③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互相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成立国际联盟;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1945年,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成立国际法院,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 界大战 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主要矛盾: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3)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标志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概况 (1)三条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2)四大战役: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3)扩大规模: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结果 1918年11月11日,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影响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