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306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与抗争探索课件(共92张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439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PPT,92张,课件,探索,抗争
  • cover
(课件网)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五 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与抗争探索 体系建构 专题线索 线索一:列强侵华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从“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 线索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多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到后来的全国抗战 线索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主干知识 1.近代列强的对华侵略 时间 国际背景 侵略战争 结果与影响 19世纪40— 60年代 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两次鸦片战争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19世纪60年 代—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阿古柏入侵,中法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中法战争,清政府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0世纪 三四十年代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抗日战争 日本无条件投降,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2.近代中国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地主阶级 运动 背景 口号或纲领 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加深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 略》等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局限于部分士大夫阶层;停留在技术层面 洋务运动 (19世纪 60—90年代) 两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意图挽救国家颓势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创办近代教育;建成新式海军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失败是必然的 清末新政 (1901—1911年) 民族危机深重;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君主立宪;中体西用 改革官制;废科举,兴办新式教育;倡导创办工商企业;编练新军;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进一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②资产阶级 运动 背景 口号或纲领 主要内容 客观评价 戊戌维新运动 (1898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实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图 存,严复从社会进化论观点宣扬 变法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缺乏社会基础 辛亥革命 (1911—1912年)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革命条件的具备(阶级、组织、军事、经济、思 想等)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 建立 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