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1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课题 21 三黑和土地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 谈话导入: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看看他又有怎样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也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出示课件。) 4.引导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引导:有同学知道《三黑和土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解放以前,大多数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雇佣于地主,终日辛勤地替地主种地,却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地土地改革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二:整体感知 认识三黑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③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过渡:明确了学习任务,现在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根据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朗读诗歌,想想这首诗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教师适时总结 第一部分(1-3节):总体上写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4-15节):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的欣喜之情。 第二部分写了三黑的哪几件事?请圈画出关键词句,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每件事。 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相机板书:翻地耙土 回忆过去 畅想未来) 3.PPT出示:三黑是一位 ,是一位 。 引导质疑:“翻身的人”———为什么说三黑是翻身的农民? 请大家结合“资料链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预设:这里的翻身比喻从困苦或受压迫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因为三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了没有土地的困境,摆脱了地主的压迫。是呀,三黑就是土地改革中翻身的一个人儿。 三:交流文本,感悟喜悦之情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PPT出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画出体现三黑热爱土地的词句。 (2)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在小组内交流。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第一小节 (1)两个“一……就……”:时间短,重复使用,可见迫切、渴望。 (2)比喻“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比喻形象,迫切渴望,全身心投入。 ※第二、三小节 (1)恨不得送到舌头上尝一尝:运用夸张,可见土地在三黑眼中的珍贵,视若珍宝。 (2)恨不得躺在土里试一试:运用夸张,可见全身心投入。 ※第四、五小节 (1)“从……到……,从……到……。每一寸……都……,每一块……都……”:如此精耕细作,乐此不疲。土地就是生活的全部希望!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看起来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运用比喻,课件土地在他们心中简直就是最美的艺术品。 ※第六小节 运用比喻,把翻好的地比作软床。可见看着自己的劳作后的土地,三黑很满意,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