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有2500多年历史的大运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沟通江淮的运河--邗沟,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这是隋唐盛世出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对隋唐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隋朝兴衰(581-618) 隋朝兴衰 大唐盛世 大唐危亡 学习任务一:隋朝兴盛的表现,灭亡的原因? (一)隋朝兴盛 1、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隋文帝杨坚 一、隋朝兴衰 (一)隋朝兴盛 2、表现 ①广设仓库,储备粮食,赈济救灾(义仓) 长安、洛阳两地和地方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含嘉仓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来降之未有。” ———[唐]杜佑《通典》卷七《食货志》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 隋朝兴衰 大唐盛世 大唐危亡 一、隋朝兴衰 (一)隋朝兴盛 2、表现 ②兴建洛阳城 洛阳城 政治经济中心·储粮重地·极尽华丽 隋朝兴衰 大唐盛世 大唐危亡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 一、隋朝兴衰 (一)隋朝兴盛 2、表现 ③开通大运河 过在当世,功在千秋! 隋朝兴衰 大唐盛世 大唐危亡 运河的开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家的统一,但统一的王朝也更需要运河来构建交通网络,尤其是漕运体系。 ———宁欣等著《古代中国文明》 消极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说明大运河开通有何作用?大量征发民工不可避免的会有哪些弊端? 作用:贯通南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南北 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弊端: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100多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100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10多万人 一、隋朝兴衰 (二)隋朝灭亡的原因 思考3:隋二世而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是时(隋朝末年)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王咨臣《历代食货志今译》 隋虽富裕,然二世而亡!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 每月200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100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10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170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40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100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20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300多万人 隋朝兴衰 大唐盛世 大唐危亡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三征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二、大唐盛世 隋朝兴衰 大唐盛世 大唐危亡 (一)唐朝的繁荣 1、大唐初建: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完成统一。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