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3568

第8节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3495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节,三国,隋唐,文化,课件,2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8节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时间导图 问1:儒学地位在该时段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时期 儒学 佛教 道教 玄学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两汉之际传入 东汉末年兴起 前期三教并行; 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武则天时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 道教最受尊崇 ①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道佛三者相互交融:儒学玄学化、佛教本土化、道教官方化 “三教合归儒” 魏晋之际出现 一. 思想·多元合流: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与玄学的产生 儒学式微 1.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 ———柏杨 《中国人史纲》 (1)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2)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儒学式微 1.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南朝梁武帝四次出家, 人称“菩萨皇帝” 僧人从此吃素 江南(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 (三)儒学式微 1.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1)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2)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3)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 (4)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知识拓展 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图 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 3.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儒学式微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 ———范缜《神灭论》 (1)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 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3)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南北朝时期僧诗僧尼数量表 佛教、道教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2)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威胁政府利益; 如何应对佛教盛行问题? “三武一宗之厄”: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范缜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 两汉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 佛教 儒学 道教 魏晋 隋朝 唐朝 被汉武帝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年兴起,民间广为传播 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受儒学影响“贵儒”“尊道 ” 新发展1: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三教合归儒” 新发展2: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武则天:佛教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新发展3: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唐朝《高逸图》(局部)———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画中山涛(右二)、王戎(右四)、刘伶(左三)、阮籍(左一)为竹林七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