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目 录 课 程 标 准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一位地主靠多种经营、综合管理致富的事迹,这是当时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耕织图》描绘了江南地区 农业生产的场景 思考: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①农业新现象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高产新农作物输入、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1.发展 蔓延极速……每亩可得数千斛,胜种五谷几倍…… 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一至成熟,终岁足食。 ———【清】陆耀:《甘薯录》 ②手工业进步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类似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又称资本主义萌芽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丝织、榨油、制瓷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历史纵横】p84 ③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市镇 景德镇 汉口镇 朱仙镇 佛山镇 盛泽镇 (苏州) 乌泥泾镇 (上海) 合溪镇(湖州) 主要行业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织 木炭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①城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货币:海外贸易刺激白银流入 ②商帮:徽商、晋商、宁波商人等 促进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 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全国贸易 国际贸易 地域性商帮形成 全国贸易网络联通 区域贸易 2.局限 ①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②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③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②手工业进步 ①农业新现象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②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高产新农作物输入、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1.发展 (北宋)程颢 (北宋)程颐 (南宋)朱熹 (南宋)陆九渊 (明)王守仁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