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九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周初分封时,部分王族嫡系子弟留任王室要职,支系子弟则分封地方。这种“内臣”与“外封”的差异,使同一宗族内部分化为中央世官和地方诸侯两股势力。对此,有学者指出,该现象可能动摇宗法制的某一核心原则。周初这一举措 ( ) A.保障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地位 B.推动了地方行政制度的革新 C.削弱嫡庶血缘的亲疏等级秩序 D.强化中央与诸侯的依附关系 2.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了大量两汉时期的简牍与封泥,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简牍共出土了5万多枚,涵盖文告、官方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邮传记录、物资出入情况等。这反映了当时 ( ) A.中原与边疆地区沟通较为顺畅 B.地方行政运转体系较为成熟 C.实施郡国并行的地方管理体系 D.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控制严苛 3.魏晋时期,“复劾”现象出现的频率上升。如山涛被尚书左丞白褒弹劾,理由是其“久不摄职”,但未被予以处罚,而后其又被尚书令卫瓘以相同理由弹劾。王戎因“南郡太守刘肇贿戎简中细布五十端”,为专司监察的司隶校尉所纠,后又因“驱动浮华,亏败风俗”,再被司隶校尉弹劾。据此可知,当时 ( ) A.吏治腐败弊病严重难以遏制 B.监察体系运作尚未独立 C.制度形式化与权力控制错位 D.监察权滥用问题较严重 4.唐代公文经长官与承办人员署名后,由“监印之官”钤印发出。需要誊抄的文件,由缮写人员誊抄。“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抄之。若急速者,不出其日。”也就是说,公文一般都是誊抄登记后才发往各地。这些做法 ( ) A.突显了皇帝独尊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C.完善了官僚体制 D.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出现文渊阁银印。它赋予亲信重臣以密疏言事,章疏直达御前的特殊权力,即“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宝封示,下有章疏,则用文渊阁印封进,直至御前开拆”。据此可知,文渊阁银印的出现 ( ) A.契合了专制统治强化的要求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利于规范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D.扩大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 6.明代自洪武年间始设庶吉士制度,选进士入翰林院观政。下表统计了明代各时期庶吉士的南北籍贯分布情况(单位:人)。这一变化趋势反映出 ( )(注:南卷指长江以南地区录取人数) 时期 洪武 永乐 宣德 嘉靖 万历 崇祯 南卷 7 231 25 104 150 63 全国 8 284 33 190 265 116 A.科举取士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B.选官制度趋向公平合理发展 C.南方经济和文化的优势地位 D.朝廷注重调节南北政治平衡 7.1908年,清政府批准了宪政编查馆拟定的《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随后,名为《谘议局权限》的漫画刊载,漫画中官、吏和民、绅各在绳头的一端(如下图)。据此判断,该漫画 ( ) A.揭示出清末预备立宪具有虚假性 B.说明革命进程中面临复杂的局势 C.凸显出立宪派已获得政治主导权 D.体现出民族救亡与民主斗争交织 8.1932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局发布《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指出要用“革命竞赛的新方式”。毛泽东也强调:“为了争取工作的速度,革命竞赛的办法应该在每个乡里实行起来。”在苏区基层社会,随时都可以看到各类竞赛,既有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竞赛,也有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竞赛。这些竞赛的举行( ) A.为联合政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B.提高了苏区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 C.进一步扩大民族统一战线范围 D.落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诉求 9.下图为1933年《红色中华》刊登的漫画,题目为《掮着挑着千担万担卖给苏维埃政府供给红军去吃》,展现的是农民肩挑粮食朝“粮食调济局”走去的画面。此漫画反映了() A.打破敌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