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767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八一路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3685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学期,试题,历史,月月,高一
  • cover
八一路校区高一自主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时代的山西陶寺墓地中发现,占全部墓葬1.3%的大墓有木棺,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占全部墓葬87.3%的小型幕葬,绝大多数无任何葬具和随葬品,或仅有两三件随葬品。据此推知,当时( ) A.原始农业产生 B.部落联盟形成 C.阶层分化明显 D.礼乐制度出现 2.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上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这说明当时 ( ) A.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以部落联合为统治基础 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 D.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明确 3.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所出动车力七百乘,兵力估计为二万左右;楚出动兵车一千四五百乘,兵力估计为四万左右。战国初期马陵之战中一方就出动兵力十万之众,战国中期以后则已多达数十万人。这种变化反映出 ( ) A.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B.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奴隶制度不断瓦解 D.君主集权趋势增强 4.下表为春秋前期的部分历史事件。这反映出当时 ( ) 时间 事件 公元前710年 宋太宰华督杀宋殇公 公元前709年 晋曲沃伯杀哀侯 公元前707年 陈桓公弟杀太子免代立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周天子控制力丧失 C.贵族政权逐渐瓦解 D.诸侯国间争夺激烈 5.战国时期,“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华夏(中国)与周边“戎夷”共同构成“天下”的观念也见于当时文献。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诸侯争霸战争的减少 B.变法运动的开展 C.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 D.百家争鸣的推动 6.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两者的认识都( ) A.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 C.认为统一与君主集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 7.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 ( )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8.汉高祖刘邦认为没有同姓王国保卫中央政权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于是大建同姓诸侯王国。在其统治时期的最后阶段,刘邦子弟同姓为王者计有九国。刘邦的做法( ) A.保证了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 B.埋下了王朝统治稳定的隐患 C.奠定了刺史监察制度的基础 D.解决了秦朝郡县制度的弊端 9.汉武帝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实行盐铁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贱买贵卖,要求商人自报财产,对商人征财产税。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C.增加政府收入 D.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10.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 A.发展小农经济 B.繁荣思想文化 C.解决王国问题 D.强化大一统 11.汉朝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汉朝设置中朝有利于 ( ) A.制约丞相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 D.监察三公九卿 12.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主旨。如图目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