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5152

13 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5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九上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_____。 2. 大雪三日,_____。 3.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4. 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 5. 湖上影子,惟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6. 到亭上,有两人_____,一童子_____。 7. 见余大喜,_____。 8.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 9.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词 1. 余拏一小舟_____ 2. 拥毳衣炉火_____ 3. 雾凇沆砀_____ 4. 余强饮三大白_____ 5. 舟子喃喃曰_____ 三、翻译句子 1.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内容理解(每题4分,共16分) 1. 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效果? 3. 亭上二人见作者“大喜”,作者也“强饮三大白”,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4. 文末舟子的话对刻画作者形象有何作用? 五、拓展与赏析(12分) 张岱笔下西湖雪景“空”“寂”“奇”“雅”,请结合原文两句具体描写,谈谈这四种审美特征是怎样体现的。(100字左右) 六、对比阅读(10分) 柳宗元《江雪》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比较《江雪》与《湖心亭看雪》在“独”字意境上的异同。(80字左右) 七、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根据提示补写原文语句。 1. 写雪大:_____,_____。 2. 写时间:_____,_____。 3. 写色彩:_____,_____。 4. 写人物动作:_____,_____。 5. 写舟子感慨: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西湖 2. 湖中人鸟声俱绝 3. 拥毳衣炉火 4. 上下一白 5.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6. 铺毡对坐 烧酒炉正沸 7.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9.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词语解释 1. 拏:牵引,这里指驾、划。 2. 毳衣:毛皮衣服。 3.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 强:尽力,勉强。 5. 喃喃:低声自语。 三、句子翻译 1.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下全白。 2.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 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四、内容理解 1. 表现出作者不同流俗、孤高傲世、钟情山水的雅趣与超逸情怀。 2. 排比、叠字、白描。连用“与”字把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突出雪色之浩渺纯净,营造空灵境界。 3. 以“他乡遇知音”的惊喜反衬作者的孤独,烘托“痴”字,同时使文章由静转动,由冷变暖,富有戏剧性。 4. 借舟子之口点题,侧面写出作者“痴”情,使形象更鲜活,并引发读者共鸣:世人皆醉我独醒,更显作者孤高。 五、拓展赏析(示例)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空”;“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寂”;“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以夸张写“奇”;“拏舟独往”“强饮三大白”写“雅”。空寂之中见奇雅,奇雅之外显空寂,互为表里,共同营造物我两忘的雪夜仙境。 六、对比阅读(示例) 同:皆写“独”临寒雪,表现作者孤高自赏、不与世谐。 异:柳诗“绝”“灭”强调外界死寂,突出“冷峭之独”;张文明写“人声俱绝”却遇知音,是“热闹之独”,冷中有暖,更显旷达。 七、默写 1.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 3.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4. 拥毳衣炉火 强饮三大白 5.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