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6680

河南省驻马店市“逐梦计划”环际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643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学期,试卷,历史,考试,阶段
  • cover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一)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时,除授予土地和人民外,还会赐给礼器、典籍等;诸侯对周天子需履行朝贡、述职、随征等义务,同时诸侯在其封国内以嫡长子继承制分配权力,卿大夫、士亦遵循此制。这一制度设计集中体现了( ) A.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的结合 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宗法制存在的基础 D.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2.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此数据材料可以论证( ) A.汉承秦制弊端初显 B.郡国并行制的危机 C.以法为教受到冲击 D.七国之乱的必然性 3.史载:“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材料所描述的制度( ) A.选拔了大批人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增加了财政收入 4.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诤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台谏合一强化了君主专制 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D.士大夫政治降低皇帝权威 5.有学者研究发现,汉代尚书台从“掌通章奏”发展为“出纳王命”;明代内阁大学士由“侍从顾问”演变为“票拟批答”;清代军机大臣从“传述诏旨”变成“承旨出政”。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中枢机构权力不断下移 C.君主集权体制自我强化 D.官僚集团斗争愈发激烈 6.明朝自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分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这一做法意在( ) A.完善科举录取的程序 B.保证官员选拔的公开公平性 C.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势力分配 7.近代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改革和新计划中,“中国”二字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以此作为支撑改革的理由。据此推断,“中国”一词被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下图为1912年2月刊载于《民国画报》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封建统治宣告结束 B.旧式官僚体制受冲击 C.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D.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9.下图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整理民国初年重要史实的笔记(部分),该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注:厘金是商业税或贸易税)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B.政党政治的尝试 C.实践“革命程序”论 D.军阀混战的格局 10.观察下面“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这反映了( ) A.“三三制”原则得到推广 B.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探索 C.权力之间重视制约与平衡 D.践行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尝试 11.观察下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应是( ) A.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2.《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7年新年社论《同心同德,开拓前进,把握大局,再接再厉》的高频词汇包括( ) A.土地改革,镇反,米棉之战 B.四个现代化,调整,稳定,人民 C.学习苏联,朝鲜停战,工业化 D.改革,市场,建设,一国两制 13.罗马共和国初期,新公民大会逐渐获得重要的政治权力,决定重大问题,但大会的多数票被操纵在少数富有公民手中,表决通过的决议最后还须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批准。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公民大会成为权力中心 B.建立元首制的君主政治 C.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D.民主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14.有学者认为:“如果中世纪真是一片黑暗,强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