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7385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魏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691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省,10月,答案,扫描,试题,历史
  • cover
魏县一中和衡水十三中高一年级10月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有一处遗存展现了距今约500Q年的父系氏族公 社,以制作独特的“蛋壳陶”技术为文化特征。该文化遗存, A.位于黄河中下游 B.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C.处于新石器中期 D.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2.许慎《说文解字》对古人造字解释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 以见指揭,武信是也。 金文写法 今字写法 姜 姬 赢 上表是金文中的部分古代姓氏的写法。这反映了古代先民曾经() A,受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深远 B.定居于黄河中游地区 C.饲养各种家畜以祭祀先祖 D.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3.某古城遗址中央有宫殿区,周边有城墙与外郭城,形成“宫城一内城一外城一郊野”的聚落格局,并 配套有大型水利系统;还发现多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等,其中高等级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与等 级的礼器,其规格与普通墓葬差异显著。据此可以推断此类遗址() A.即将迈入氏族社会的门槛 B,具有国家初始形态的特征 C.形成了比较大的部落联盟 D.形成等级森严的政治秩序 4.《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日‘吾 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启遂即天子之位”说明()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夏朝社会仍聚族而居 C.夏王朝统治正式建立 D.宗法制度已初步形成 商代各氏族、方国臣服于商王朝后,其首领被封为诸侯,称某侯、某伯。他们仍是相对独立的政治集 团,时叛时服,一月叛商则会受到商王的征伐。由此可知,商代() A.王位世袭受到挑战 B.分封制造成了国家分裂 C.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6.西周以前,姓、氏并未分化,都是族群的符号,得姓与受氏无别。西周统治者却“因生以赐姓;胙之 土而命之氏”,将姓与氏分开,建立“同姓不婚”的宗法制度。这一变化() 第1页共8页 A,缀和了阶级矛盾 B.形成族权与政权结合 C,促进了族群交融 D.构建了华夏认同观念 7,·“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田里不 鬻”.。下列关于该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转让 B.生产工具以青铜农具为主 C.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D。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度 8.如右图是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的商代青铜器一亚醜钺。亚醜钺是一 种仪仗兵器,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宫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 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极富威严。因其口部两侧有铭文“亚醜” 二字,故得名“亚醜钺”。这一文物最能体现() A.权力与艺术的统一 B:地域与审美的互映 C.祭祀礼仪的生活化 D。青铜铸造的独特性 9。据史书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商初“汤放桀而复老,三千诸侯大会”;武王伐 商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周公平乱后,“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明确诸侯朝会天子的尊 卑秩序。据此可知,夏商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走向瓦解 B,会盟确保政权长治久安 C,帝王权威逐渐强化 D.宫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0.西周规定,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十里、侯伯国都城七里。《战因策》记载,“今千丈之城、万 家之邑相望也”,齐国临淄城“周五十四里”。这一变化反映出() A.分封秩序受到冲击 B.中央集权制确立 C.争霸战争规模扩大 D.宗法制彻底崩溃 11上.战国时期,“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华夏(“中国”)与周边“戎夷”共同构成“天下”的观念也 见于当时文献。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诸侯争霸战争减少 B.变法运动的开展 C.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D.百家争鸣的推动 12.春秋早期西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