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准备 课本:《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 学习工具:平板; 耳机 ;红笔黑笔各一支;积累本。 21 十月 2025 课前复习 复习背诵《拟行路难》、《客至》、《登快阁》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鉴赏登临诗《登快阁》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梳理诗歌脉络。 2.结合作者经历与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与对比阅读,体会诗歌复杂的感情。(重点) 3.赏析诗歌用典、对比衬托、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难点) 4.培养对登临诗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诗歌中的美景和情感。 平板自学指导(共15分钟) 1.课程导入、解题 ( 0-3’48”) 2倍速观看 2.正文讲解 (3’48’’-17’30’’) 1.25倍速观看 3.写作背景、作者成就等 (18’35’’-22’34’’) 2倍速观看 自学思考: (1)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一句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尾联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自学检测 作者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鼻祖。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①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_____、_____、_____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②词方面,与_____齐名,并称为“秦黄”。 ③书法方面,与_____、_____、_____并称“四大家” 张耒 秦观 晁补之 秦观 苏轼 米芾 蔡襄 知人论世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颔联 1.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一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①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③表现了作者心境的空明,襟怀的辽阔,感悟的幽深。寄托了作者喜爱和向往大自然的感情。 ②通过用典、夸张、对比等手法描写了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营造出高远壮阔(空明阔大)的意境,寥廓明净。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尾联 1.尾联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用典。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列子 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沤(ōu)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只有自称“痴儿”的黄庭坚才能与之为伴。(指出用典+解释用典意义) ②弃官归隐 “不如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翻译原句+分析)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叙事———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 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 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言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整首诗意蕴隽永,语势流贯,近代文人潘伯鹰评价此诗“一气盘旋而下”。 小结:全诗结构 登临诗 活动一:回顾旧知,归纳共性 初中课文: 曹操《观沧海》 杜甫《望岳》 崔颢《黄鹤楼》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安石《登飞来峰》 杜甫《登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高中课文: 杜甫《登高》 杜甫《登岳阳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考:登临诗(词)在标志词、结构思路、意象选用、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