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8890

江苏扬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1191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期中,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存,下列可作为其选择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3.下图是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矢(cè)簋,其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宜侯矢由虞侯改封为宜侯的册命过程。宜侯矢墓和铭文可用于说明( ) A.禅让制的出现 B.世袭制的完善 C.分封制的实行 D.井田制的产生 4.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华夏认同增强 5.《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确立 B.诸侯王重视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周王室衰微 6.吕思勉这样评价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的病态的,所谓‘拨乱世,反之正’,实不仅儒家,而为各家通有的思想。”据此可知,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个人身心健康 B.人与自然和谐 C.社会秩序重建 D.人生价值实现 7.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8.有学者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焚书坑儒 B.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C.修筑长城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10.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于是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确立了(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1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这首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揭竿为旗” C.“楚汉战争” D.“七国之乱” 12.“官山海”就是指官方要对山川和湖海中产生的利益进行管理,汉武帝时,该政策表现为( ) A.均输平准 B.盐铁官营 C.算缗告缗 D.重农抑商 13.汉初几位统治者大力推崇黄老之学,秉持“无为而治”之策。然而,汉武帝在董仲舒的提议下,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说”,转而尊崇儒术。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 ) A.维护大一统政治局面的需要 B.黄老之学无法解决社会矛盾 C.儒学家积极宣扬儒学的作用 D.汉武帝个人的学术兴趣偏好 14.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这表现在( ) A.联络西域. 夹击匈奴. 通婚和亲 B.北击匈奴. 南抚夷越. 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 收复河套. 开发象郡 D.修筑长城. 通使西域. 开辟丝路 15.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中骆驼的背上有一件鼓形乐器,鼓上插着羽葆。骆驼上坐着一位身着胡人服饰的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