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0262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93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答案,试题,历史,月月,公主岭市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9月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在西周宗法制度下,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嫡庶有别。“后”专指帝王之正妻,这体现了宗法制度中对嫡庶身份严格界定的要求,与宗法制度强调血缘关系和等级秩序相契合,所以宗法制度的形成使得“后”的含义发生变化并形成妃嫔制度,A项正确;君主专制建立于秦朝,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制度,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天子虽然是天下共主,但地方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B项;西周时期形成严格的妃嫔制度,实际上是对女性在婚姻和身份上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是女性地位相对下降的表现,而不是提高,排除C项;题干中“后”含义的变化以及妃嫔制度的形成主要与宗法血缘关系相关,与外戚干政频繁并无直接关联,外戚干政是后来在一些朝代出现的现象,并非西周时期“后”的含义变化和妃嫔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虽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权力受到中央节制,例如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负责;中央还以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能够有效地掌控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是行省制度最主要的意义,A项正确;元朝统治区域的扩大主要是通过军事征服等手段实现的,行省制度是在元朝已经拥有较大统治区域的基础上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B项;民族融合在元朝有多种表现,如各民族杂居相处等,但行省制度主要是从政治管理角度出发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它对民族融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其主要意义,排除C项;行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了行政效率,比如行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集中了一定的权力可以处理地方事务。然而相比之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才是其最核心、最主要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3.D【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其中路作为州的上级机构却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而是由四个平行机构组成,并且州之上没有单一的行政区划,而是由不同路的职能机构管辖同一个州,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汉唐时期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的情况,通过分权和相互节制,防范地方割据,D项正确;权力的分割会降低行政效率,排除A项;权力分割产生了更多的行政机构,会导致财政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抑制武将的措施,涉及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4.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据材料可知,东汉光武帝后,虽保留三公之名,但实际政务归台阁(尚书台),三公仅为虚职。这体现了东汉时期中枢权力从三公向尚书台转移,权力结构发生调整,B项正确;“彻底废除”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三公仍存在,排除A项;中枢权力的调整是皇权加强的结果,而非皇权旁落,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枢权力的调整,未涉及行政效率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5.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朱批奏折缴回制度下,官员的奏折及皇帝的朱批都要缴回。这使得皇帝的指令等信息集中掌控在皇帝手中,防止了信息在官员间的随意传播和可能出现的权力分散情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