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11篇。《诗经》编定是在春秋时期。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称为《诗经》。 《诗 经》 后人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孔子评价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平铺直叙,把人的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类比”;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出所要表达之物。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 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国风·鄘风·相鼠》 注释: [1]相鼠:一种老鼠 [2]止:通“耻”。 [3]遄(chuán) 比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 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也即“比喻”,“类比”。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水的一旁。 茂盛桃树嫩枝枒, 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定能使家庭和顺。 《芣苢》 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诗经·周南·芣苢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思考: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3)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思考: (4)《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特点: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 “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均重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