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孔雀东南飞 并序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乐府诗就讲述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前 言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积累相关文学常识,体会本诗的民歌色彩。 2.掌握诗中第1~6段的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意,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古汉语知识。 3.学习铺陈、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通过人物对话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情感,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积累并掌握1~6段的重要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基本内容 1.通过鉴赏重点句子,掌握铺陈、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通过人物对话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情感,感受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难点 知书论世,初入文本 作品简介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不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共357句,1785字,小序10句,53字),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本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汉代的音乐机关 “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文体知识 一种音乐性诗体 文体知识:汉乐府民歌特点 1.反映社会现实的广阔和深刻。 2.叙事成分占很大的比重。 3.比兴的运用在汉乐府民歌里也有特色。 4.形式多样,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杂言诗。 5.有专用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琵琶行》《白头吟》《西洲曲》),被称为“乐府歌行体”。 6.题材特点: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及贫困;反映漂泊他乡、游子羁旅之悲;歌咏爱情婚姻,表现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人民的劳动生活;写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等。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代文学家。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10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30卷,已散失。 《玉台新咏》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796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69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介绍徐陵及《玉台新咏》 创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追再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 ... ...